羊骨
《中华本草》:羊骨
拼音注音
Yánɡ Gǔ
英文名
Goat or Sheep Bones
出处
出自《名医别录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骨骼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Capra hircus Linnaeus2.Ovis aries Linnaeus采收和储藏:宰羊时取骨骼鲜用,或冷藏、烘干。
原形态
1.山羊,体长1-1.2cm,体重10-35kg。头长,颈短,耳大,吻狭长。雌雄额部均有角1对,雄性者角大;角基部略呈三角形,尖端略向后弯,角质中空,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瘤状。雄者颌下有总状长须。四肢细,尾短,不甚不垂。全体被粗直短毛,毛色有白、黑、灰和黑白相杂等多种。2.绵羊,绵羊为人们较早驯养的家畜。基体重随品种而不同,最小不过20kg,最大可达150-200kg。外形特征亦有多样。有的雌、雄均有角;有的二者皆无角;有的仅雄性有角。角形与羊尾也因种而有差异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种者,具有两层:外层为粗毛可蔽雨水,内层为纤细的绒毛,藉以保温。但改良品种仅存内层的绒毛。前后肢两趾间具有一腺体,开口于前部。具有泪腺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为饲养家畜之一,口种颇多。2.为饲养家畜之一,品种多达300余种。群居动物,以草类粉良。怕热不怕冷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全国各地。2.分布几遍全国,以北部和西北地区为多。
化学成分
山羊中绵羊的骨骼因部位、年龄等不同,骨的化学组成亦有差别。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水分与脂类。骨质中含有在量的无机物,其中一半以上是磷酸钙,此外尚含少量碳酸钙、磷酸镁和微量的氟、钠、钾、铁、铝等。氟含量很汪,但它是骨的重要成分。骨的有机物是骨胶原(ossein)、骨类粘蛋白(osseomucoid)、弹性硬蛋白(elastin)样物质,尚有中性脂肪(量比较多)、磷脂和少量的糖原等。
药理作用
从羊骨中可提取骨基质明胶(BMG)和骨形成蛋白(BMP)。BMG和BMP的骨诱导作用,参见“猪骨”条和“牛骨”条的药理作用。
性味
味甘;性温
归经
肾经
功能主治
补肾;强筋骨;止血。主虚劳赢瘦;3腰膝无力;筋骨挛痛;耳聋;齿摇;膏淋;白浊;久泻久痢;月经过多;鼻衄;便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、煮粥,1具;或浸酒;或煅存性入丸散。外用:适量,煅存性研末撒、擦牙。
注意
素体火盛者慎服。
各家论述
1.《别录》:主虚劳,寒中,羸瘦。2.《千金·食治》:头骨:主小儿惊癎。3.《唐本草》:头骨:疗风眩,瘦疾。4.《日用本草》:胫骨:治牙齿疏活、疼痛。5.《饮膳正要》:尾骨:益肾明目,补下焦虚冷。6.《纲目》:脊骨:补肾虚,通督脉,治腰痛下痢。胫骨:主脾弱,肾虚不能摄精,白浊。除湿热,健腰脚,固牙齿,治误吞铜钱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羊骨
拼音注音
Yánɡ Gǔ
出处
《别录》
来源
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骨骼。
原形态
动物形态详"羊肉"条。
化学成分
因部位、年龄等之不同,骨的化学组成亦有差异。其中变动最大的是水分与脂类。骨质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物,其中一半以上是磷酸钙。此外,又含少量的碳酸钙、磷酸镁和微量的氟、氯、钠、钾、铁、铝等。氟含量虽然很少,但它是骨的重要成分。骨的有机物有骨胶原、骨类粘蛋白、弹性硬蛋白样物质;尚有中性脂肪(量比较多)、磷脂和少量的糖原等。
性味
甘,温。
①《别录》:"热。"
②《本草图经》:"温,平。"
③《纲目》:"脊骨:甘,热,无毒。""头骨:甘,平,无毒。"
④《医林纂要》:"胫骨:咸,平。"
功能主治
补肾,强筋骨。治虚劳羸瘦,腰膝无力,筋骨挛痛,白浊,淋痛,久泻,久痢。
①《别录》:"主虚劳,寒中,羸瘦。"
②《千金·食治》:"头骨:主小儿惊痫。"
③《唐本草》:"头骨:疗风眩,瘦疾。"
④《日用本草》:"胫骨:治牙齿疏活、疼痛。"
⑤《饮膳正要》:"尾骨:益肾明目,补下焦虚冷。"
⑥《纲目》:"脊骨:补肾虚,通督脉,治腰痛下痢。""胫骨:主脾弱,肾虚不能摄精,白浊。除湿热,健腰脚,固牙齿,去皯蹭,治误吞铜钱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或煅存性入丸、散。外用:煅存性研末撒。
注意
《千金·食治》:"宿有热者不可食。"
复方
①治虚劳腰膝无力:羊骨一副(全者,槌碎),陈皮二钱(去白),良姜二钱,草果二个,生姜一两,盐少许。水三斗,慢火熬成汁,滤出澄清,如常作粥,或作羹汤亦可。(《饮膳正要》羊骨粥)
②治肾脏虚冷,腰脊转动不得:羊脊骨一具,嫩者,捶碎,烂煮,和蒜、韭空腹食之,兼饮酒少许妙。(《食医心镜》)
③治虚损羸瘦乏力,益精气:羊连尾脊骨一握,肉苁蓉一两(酒浸一宿),菟丝子一分(酒浸三日,曝干,别捣末),葱白三茎(去须,切),粳米三合。上锉碎脊骨,水九大盏,煎取三盏,去滓,将骨汁入米并苁蓉等煮粥,欲熟,入葱、五味调和,候熟,即入菟丝子末及酒二合,搅转,空腹食之。(《圣惠方》羊脊骨粥)
④治筋骨挛痛:羊胫骨,酒浸服之。(《纲目》)
⑤治思虑伤脾,脾不摄精,遂致白浊:厚朴(去皮,姜汁制,为细末)二两,羊胫(煅,研粉)一两。上二味,白水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百丸,空心用米饮汤送下。(《济生方》羊胫炭丸)
⑥治膏淋,脐下妨闷,不得快利:羊骨烧灰,捣,细罗为散,每于食前,以榆白皮汤,调下二钱。(《圣惠方》)
⑦治小儿洞泄下痢不差,乳食全少:羊胫骨(烧灰)、鹿角(烧灰)各一两。上研为末,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以热水化下三丸,日三、四服,量儿大小加减。(《普济方》羊胫灰散,一名鹿角散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牛肋筋
- 蟋蟀
- 香叶天竹葵
- 柿
- 黄花山柰
- 肉珊瑚
- 伤寒草根
- 蝮蛇脂
- 红花龙胆
- 青蒿根
- 黄颔蛇
- 黑心解
- 苏铁花
- 鬼针草
- 黄三七
- 家麻树
- 膜缘木香
- 四棱杆
- 番薯
- 球衣藻
- 滇地黄连
- 地黄连
- 茸草
- 蜂蜜树
- 鼠尾草
- 红鸡踢香
- 四川苦丁茶
- 石帆
- 肉桂
- 葛根
- 白草莓
- 蓝茶
- 猕猴梨根
- 肿节风
- 藤槐
- 人尿
- 偏花黄芩
- 岩松
- 松寄生
- 飞廉
- 香艾
- 大金银花
- 骆驼脂
- 小石松
- 岩茴香
- 腐巴
- 地杨梅
- 三枝标
- 山肉桂
- 蟛蜞
- 柠条籽
- 滇竹根七
- 鸢脚爪
- 鹰不泊
- 刺果苏木
- 地瓜
- 梅花草
- 山柑算盘子
- 北豆根
- 人乳汁
- 藜茎
- 山慈姑叶
- 瑞香叶
- 青蒿子
- 密枝问荆
- 高粱
- 紫珠
- 乔木刺桐
- 防风叶
- 毛瓣绿绒蒿
- 树三角枫
- 鸭脚黄边
- 胡桐泪
- 鸡骨菜
- (鱼彭)鱼脑
- 黑壳楠
- 费菜
- 球穗花千斤拔
- 黑山蔗
- 香桂皮
- 须叶藤
- 无患树皮
- 土蜂
- 香胶木叶
- 卷丹
- 野酒花
- 千只眼
- 醉鱼草花
- 田菁
- 丝瓜蒂
- 甜草
- 鲜黄连
- 老虎耳根
- 漆树根
- 土大香
- 山地豆
- 菊花脑
- 衡州乌药
- 杄木
- 木半夏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