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月壳
《中华本草》:海月壳
拼音注音
Hǎi Yuè Ké
别名
明瓦、蜊壳丬
英文名
clamshell
出处
出自《本草从新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不等蛤科动物海月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lacuna placenta(Linnaeus.)采收和储藏:将去肉的贝壳洗净,晾干。
原形态
海月,贝壳近圆形,极扁平,一般壳长100-118mm,高93-110mm。壳质脆薄而半透明,边缘易破碎。左壳微突起,右壳较平。壳表面白色,壳顶微紫色。放射肋肮心生长线均极细密,近腹缘的生长线略呈鳞片状,壳内面白色,具云母光泽。铰合部大,右壳具有2枚长度不等的铰合齿,呈“八”字形排列,左壳相应的部位形成2条凹槽,内有韧带紫黑色。闭壳肌1个,圆形,位于壳中央。足退化成指状,无足丝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潮间带中、低潮区至20余米水深的沙质或泥沙质海滩的表面,左壳向上,右壳朝下。壳表常沾有泥沙或藤壶、苔藓虫及灌类等附着物。产卵期在5-7月。资源分布:我国分布于东海、南海。
性味
味咸;性寒
归经
心经
功能主治
解毒;消积。主小儿麻疹;疳积;湿烂疮;鹤膝风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9g。外用:适量,煅研外敷;或煎汤洗。
各家论述
《本草从新》:泻湿热。煎汤洗鹤膝风;煅研为粉,涂湿烂疮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海月壳
拼音注音
Hǎi Yuè Ké
别名
明瓦(《闽中海错疏》),蜊壳丬(《本草从新》)。
出处
《本草从新》
来源
为不等蛤科动物海月的壳。
性味
《本草从新》:"咸,大寒。"
功能主治
《本草从新》:"泻湿热。煎汤洗鹤膝风;煅研为粉,涂湿烂疮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半拉子
- 伽喃香
- 骆驼蹄草
- 蚍子草
- 刺通草
- 庵闾
- 偏花黄芩
- 马蹄蕨
- 小石藓
- 樟柳头
- 了哥王
- 石莲子
- 猫儿眼睛
- 吴茱萸根
- 白背三七
- 辣椒茎
- 大果巴戟
- 石老虎
- 毛翠雀花
- 虎尾轮
- 栘枍
- 斑楮头红
- 粗皮松萝
- 两指剑
- 草灵仙
- 山漆树
- 红葱
- 刺蓬花
- 光枝勾儿茶
- 地盘松球
- 竹节树
- 紫茉莉子
- 竹荪
- 葛谷
- 南方荚蒾
- 圆叶南蛇藤根
- 宽卵叶山蚂蝗
- 毛草龙根
- 芦荟花
- 南粤马兜铃
- 文冠果
- 山荷叶
- 大果臭椿皮
- 八月瓜
- 凤尾搜山虎
- 蒙莸
- 毛节兔唇花
- 毛黄连
- 毛叶楼梯草
- 挪挪果
- 葛根
- 毛木树叶
- 草牡丹
- 毛杨梅根皮
- 毛白杨
- 毛葡萄根皮
- 豨莶草
- 苦地丁
- 淡秋石
- 狗尾草子
- 野薴麻
- 毛蒌
- 毛木树
- 毛轴碎米蕨
- 山橘
- 吊吊果
- 毛叶天胡荽
- 肥荚红豆
- 翅柄蓼
- 毛风藤
- 毛山荆子
- 盾叶薯蓣
- 满山红根
- 满山白
- 毛勾儿茶
- 砂仁壳
- 毛黐头婆
- 地棠花
- 硬皮褐层孔菌
- 毛轴牙蕨
- 罗望子叶黄檀
- 野核桃油
- 翠羽草
- 毛苦瓜
- 广玉兰
- 毛桤
- 土藁本
- 高山柏
- 毛叶小寒药
- 糙壳菱蟹
- 野荔枝果
- 山桂花
- 毛草龙
- 松下兰
- 毛连
- 通花根
- 草果
- 牛胆参
- 野鸦椿子
- 林问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