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月壳
《中华本草》:海月壳
拼音注音
Hǎi Yuè Ké
别名
明瓦、蜊壳丬
英文名
clamshell
出处
出自《本草从新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不等蛤科动物海月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lacuna placenta(Linnaeus.)采收和储藏:将去肉的贝壳洗净,晾干。
原形态
海月,贝壳近圆形,极扁平,一般壳长100-118mm,高93-110mm。壳质脆薄而半透明,边缘易破碎。左壳微突起,右壳较平。壳表面白色,壳顶微紫色。放射肋肮心生长线均极细密,近腹缘的生长线略呈鳞片状,壳内面白色,具云母光泽。铰合部大,右壳具有2枚长度不等的铰合齿,呈“八”字形排列,左壳相应的部位形成2条凹槽,内有韧带紫黑色。闭壳肌1个,圆形,位于壳中央。足退化成指状,无足丝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潮间带中、低潮区至20余米水深的沙质或泥沙质海滩的表面,左壳向上,右壳朝下。壳表常沾有泥沙或藤壶、苔藓虫及灌类等附着物。产卵期在5-7月。资源分布:我国分布于东海、南海。
性味
味咸;性寒
归经
心经
功能主治
解毒;消积。主小儿麻疹;疳积;湿烂疮;鹤膝风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9g。外用:适量,煅研外敷;或煎汤洗。
各家论述
《本草从新》:泻湿热。煎汤洗鹤膝风;煅研为粉,涂湿烂疮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海月壳
拼音注音
Hǎi Yuè Ké
别名
明瓦(《闽中海错疏》),蜊壳丬(《本草从新》)。
出处
《本草从新》
来源
为不等蛤科动物海月的壳。
性味
《本草从新》:"咸,大寒。"
功能主治
《本草从新》:"泻湿热。煎汤洗鹤膝风;煅研为粉,涂湿烂疮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杉木根
- 松花
- 水朝阳花
- 水狗子
- 水翁皮
- 水苋菜
- 搜山虎
- 狐四足
- 水仙
- 红穿破石
- 水接骨丹
- 山薄荷
- 河口莲座蕨
- 狐肉
- 槐角
- 活血丹
- 水慈姑
- 水狼萁
- 海龟胶
- 红叶树
- 树救主
- 树腰子
- 海茜
- 海雹菜
- 杉叶藻
- 红叶木姜子根
- 槐叶苹
- 红树果
- 水仙根
- 山风
- 山马豆根
- 山麻黄
- 山麻根
- 山黄杨子
- 红五加
- 槐枝
- 红木耳
- 海带
- 海星
- 海红豆
- 狐头
- 红厚壳
- 河乌
- 水凤仙
- 山莲藕
- 水獭肝
- 海鳗头
- 手参
- 桑耳
- 海杧果
- 水杨梅根
- 水松皮
- 海蜇皮
- 海鹞鱼
- 水苦荬根
- 猴楠
- 红牛毛刺
- 海铁树
- 山荷叶
- 滑叶木通
- 散血子
- 瓠子
- 桦叶荚蒾
- 山驴骨
- 禾虫
- 树头菜
- 河豚目
- 海人草
- 海参
- 海蓬子
- 山韭
- 散血草
- 桦叶葡萄根皮
- 海木
- 水将军
- 红色新月蕨
- 水柏枝
- 山辛夷
- 山鸡
- 水苏
- 扇叶人字果
- 红景天
- 海藻石
- 湖广草
- 核桃青龙皮
- 水线草
- 山高粱
- 水菇里
- 核桃楸果
- 红活麻
- 红直当药
- 海蛇
- 山香草
- 散瘀草
- 禾叶毛兰
- 柿木皮
- 红田乌草
- 狐肠
- 杉松
- 海州常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