杉叶藻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杉叶藻
拼音注音
Shān Yè Zǎo
别名
秦扯[藏名]
来源
杉叶藻科杉叶藻Hippuris vulgaris L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东北至西北,西南及西藏。
性味
微甘、苦,凉。
功能主治
镇咳,舒肝,凉血止血,养阴生津,透骨蒸。主治高热烦渴,结核咳嗽,痨热骨蒸,两胁疼痛,肠胃炎等。茎、叶外用治外伤出血。
用法用量
配方用,2~4钱。茎、叶外用研末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杉叶藻
拼音注音
Shān Yè Zǎo
别名
当布噶日(藏名)
出处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杉叶藻科植物杉叶藻的全草。6~9月采收。
原形态
水生草本,高10~60厘米,具根状茎,植株上部常露出水面。茎直立,不分枝。叶轮生,4~12片1轮,条形,不分裂,长1~1.8厘米,宽0.2厘米,略弯曲或伸直,生于水中的较长而脆。花小,通常两性,较少单性,无花梗,单生于叶腋;无花被;雄蕊1,生于子房上,略偏一侧:子房下位,椭圆状。核果椭圆形。
生境分布
生于浅水或河旁水草地上。分布东北、两北、华北北部和西南。
性味
苦,微甘,凉。
①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:"凉,苦。"
②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"微甘,凉。"
归经
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"入肝、肾、胃三经。"
功能主治
清热凉血,生津养液。
①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:"镇咳,舒肝,清血热,透骨蒸。治肺结核咳嗽,两胁疼痛,痨热骨蒸。"
②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:"凉血止血,养阴生津,治高热烦渴,肠胃发炎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4钱。外用:研末撒。
复方
治外伤出血:杉叶藻茎叶,研末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菠萝根
- 水胡满
- 扇叶阴地蕨
- 水栀叶
- 山鸡蛋
- 杉塔
- 红升麻
- 槐叶苹
- 海盘车
- 红紫苏
- 山莓
- 山铁树叶
- 山麻
- 水伤药
- 海带根
- 水晶鱼
- 水案板
- 海鳗胆
- 水皂角子
- 红筷子
- 火秧竻蕊
- 杉寄生叶
- 红吹风
- 水八角莲
- 红土子
- 水冬瓜根
- 淮山
- 灰藋子
- 环草
- 红白二丸果
- 山蜡梅
- 山野芋
- 柿皮
- 柿蒂
- 桦树液
- 梳篦叶
- 海鳗
- 活血连
- 水曲柳
- 海浮石
- 山萩
- 水珠草
- 水皂角
- 束花石斛
- 海参肠
- 红线麻
- 山荸荠
- 水湿柳叶菜
- 火油草
- 水莲沙
- 树火麻
- 红枫荷
- 红母鸡草
- 山银柴胡
- 槐米
- 桑鳸
- 海南海金沙
- 水毛花根
- 水游草
- 湖瓜草
- 水细辛
- 水茄
- 柿根
- 红果冬青
- 山麻雀
- 水苏根
- 柿花
- 红果冬青根
- 红芪
- 水绵
- 水罗伞
- 水翁根
- 火麻仁
- 散血莲
- 桦桃树
- 海月
- 火头根
- 水老虎
- 火秧竻叶
- 灰叶
- 獾油
- 槐白皮
- 红母猪藤
- 水兰叶
- 海金沙草
- 水牛皮
- 湖北桑寄生
- 柿子
- 红旱莲
- 山茶叶
- 海蜇
- 海豘鱼
- 水莎草
- 红半边莲
- 树地瓜根
- 海松子
- 水团花
- 山苏木
- 水牛角
- 核桃楸果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