豨莶果
《中华本草》:豨莶果
拼音注音
Xī Xiān Guǒ
英文名
Fruit of Common St. Paul's wort, Fruit of Glandularstalk St. Paul's wort
出处
出自《浙江民间常用中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豨莶、腺梗豨莶或毛梗豨莶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iegesbecia orientalis L. S. Pubescens Makino S. glabrescens Makino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,晒干。
原形态
1.豨莶 一的生草本,高30-100cm。切直立,上部分枝常成复二歧状,全部分枝被灰白色短柔毛。叶对生;基部叶花期枯萎;叶部叶三角状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4-10cm,宽1.8-6.5cm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,下延成具翼的柄,边缘有不规则的浅裂或粗齿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,具腺点,两面被毛,三出基脉,侧脉及网脉明显;上部叶渐小,卵状长圆形,边缘浅波状或全缘,近无柄。头状花序多数,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;花梗长1.5-4cm,密生短柔毛;总苞阔钟状;总苞片2层,叶质,背面被紫褐色头状具柄的腺毛,外层苞片5-6枚,线状匙形或匙形,开展,长8-11mm,宽约1.2mm;内层苞片卵状长圆表或卵圆形,长约5mm,宽约1.5-2.2mm;外层托片长圆形,内弯,内层托片倒卵状长圆形;花黄色;雌花花冠的管部长约0.7mm;两性管状花上部钟状,上端有4-5卵圆形裂片。瘦果倒卵圆形,有4棱,先端有灰褐色状突起,长3-3.5mm,宽1-1.5mm。花期4-9月,果期6-11月。2.腺梗豨莶 与豨莶的区别在于;花梗和分枝的上部被紫褐色头具柄的密腺毛和长柔毛;中部以上的地卵圆形或卵形,边缘有尖头齿;分枝非二歧状。总苞背面密被紫褐色头状盼柄腺毛;舌状花的花冠管部长1-1.2mm,舌片先端2-3齿裂,有时5齿裂。瘦果4棱,先端有灰褐色球状突起。花期5-8月,果期6-10月。3.毛梗豨莶 与前2种的不同点在于;花梗和枝上部疏生平伏的短柔毛;叶片卵圆形,有时二角状卵形,边缘有规则的齿;茎上部分枝非二歧状。总苞片背面密被紫褐色头状有柄的腺毛;托生倒卵状长圆形,背面疏被头状具柄腺毛。花期4-9月,果期6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海拔100-2700m的山野、荒草地、灌丛及林下。2.生于海拔100-3400m的山坡、灌丛、林中或路旁。3.生于海拔200-1000m的山坡、路旁草地及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2.分布于西南及吉林、辽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等地。3.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功能主治
驱蛔虫。主蛔虫病
用法用量
内服:g,早晨饭后煎浓汁顿服,连服2d
复方
驱蛔虫:一、腺梗 豨莶果实三至五钱,早晨饭后(吃半饱)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 二、 豨莶草果实三至五钱,槟榔三钱。煎浓汁,早晨饭后(最好吃半饱),一次服,连服二天。(江西《中草药学》)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豨莶果
拼音注音
Xī Xiān Guǒ
出处
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腺梗豨莶、豨莶或毛梗豨莶的果实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豨莶"条。
功能主治
驱蛔虫。
复方
驱蛔虫:㈠腺梗豨莶果实三至五钱,早晨饭后(吃半饱)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㈡豨莶草果实三至五钱,槟榔三钱。煎浓汁,早晨饭后(最好吃半饱),一次服,连服二天。(江西《中草药学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牛齿
- 斑茅花
- 硬叶吊兰
- 赤芍
- 螃蟹七
- 山龙眼
- 玫瑰花
- 粗灰钉
- 地蔷薇
- 天韭
- 冬瓜子
- 双肾藤
- 籼米
- 天青地红
- 小石韦
- 临时救
- 小乌泡
- 华风车子叶
- 山矾叶
- 三尖杉根
- 褐粘褶菌
- 宽尾石韦
- 爬藤榕
- 大黄
- 野芭蕉
- 刺玫果
- 竹节七
- 翼核果
- 豇豆
- 苍术
- 瑞香根
- 糯稻根须
- 楤叶悬钩子
- 牛骨
- 断血流
- 波罗蜜核中仁
- 红楤木
- 绣球花
- 酢浆草
- 地钱
- 蛤蟆草
- 刺苋菜
- 铜棒锤
- 猴骨
- 小九节铃
- 美丽胡枝子
- 酸水草
- 南牡蒿
- 建兰根
- 江珧柱
- 土半夏
- 柃木
- 空柄假牛肝
- 野冬菊
- 将军树
- 异木患
- 小青杨
- 鸡麻
- 瓜蒌子
- 黑塔子
- 茜草根
- 石龙芮子
- 肿节风
- 剪刀股
- 肉半边莲
- 黄颡鱼涎
- 蛇疙瘩
- 枫香树根
- 蜣螂
- 海仙人掌
- 石腊红
- 珠子参
- 刷把草
- 金钮扣
- 地笋
- 虎尾草
- 虫牙药
- 尖尾风
- 马尾伸筋
- 黄杨
- 过墙风
- 满山红油
- 铁线草
- 红鬼笔
- 瞿麦
- 苦地胆
- 野漆树根
- 帽兰
- 茱苓草
- 川滇桤木
- 荔枝草
- 牡丹花
- 水蛭
- 龙骨
- 齿叶泥花草
- 飞燕草
- 红梗草
- 边缘鳞盖蕨
- 白猪栗根
- 二裂叶委陵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