豨莶果
《中华本草》:豨莶果
拼音注音
Xī Xiān Guǒ
英文名
Fruit of Common St. Paul's wort, Fruit of Glandularstalk St. Paul's wort
出处
出自《浙江民间常用中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豨莶、腺梗豨莶或毛梗豨莶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iegesbecia orientalis L. S. Pubescens Makino S. glabrescens Makino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,晒干。
原形态
1.豨莶 一的生草本,高30-100cm。切直立,上部分枝常成复二歧状,全部分枝被灰白色短柔毛。叶对生;基部叶花期枯萎;叶部叶三角状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4-10cm,宽1.8-6.5cm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,下延成具翼的柄,边缘有不规则的浅裂或粗齿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,具腺点,两面被毛,三出基脉,侧脉及网脉明显;上部叶渐小,卵状长圆形,边缘浅波状或全缘,近无柄。头状花序多数,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;花梗长1.5-4cm,密生短柔毛;总苞阔钟状;总苞片2层,叶质,背面被紫褐色头状具柄的腺毛,外层苞片5-6枚,线状匙形或匙形,开展,长8-11mm,宽约1.2mm;内层苞片卵状长圆表或卵圆形,长约5mm,宽约1.5-2.2mm;外层托片长圆形,内弯,内层托片倒卵状长圆形;花黄色;雌花花冠的管部长约0.7mm;两性管状花上部钟状,上端有4-5卵圆形裂片。瘦果倒卵圆形,有4棱,先端有灰褐色状突起,长3-3.5mm,宽1-1.5mm。花期4-9月,果期6-11月。2.腺梗豨莶 与豨莶的区别在于;花梗和分枝的上部被紫褐色头具柄的密腺毛和长柔毛;中部以上的地卵圆形或卵形,边缘有尖头齿;分枝非二歧状。总苞背面密被紫褐色头状盼柄腺毛;舌状花的花冠管部长1-1.2mm,舌片先端2-3齿裂,有时5齿裂。瘦果4棱,先端有灰褐色球状突起。花期5-8月,果期6-10月。3.毛梗豨莶 与前2种的不同点在于;花梗和枝上部疏生平伏的短柔毛;叶片卵圆形,有时二角状卵形,边缘有规则的齿;茎上部分枝非二歧状。总苞片背面密被紫褐色头状有柄的腺毛;托生倒卵状长圆形,背面疏被头状具柄腺毛。花期4-9月,果期6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海拔100-2700m的山野、荒草地、灌丛及林下。2.生于海拔100-3400m的山坡、灌丛、林中或路旁。3.生于海拔200-1000m的山坡、路旁草地及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2.分布于西南及吉林、辽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等地。3.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功能主治
驱蛔虫。主蛔虫病
用法用量
内服:g,早晨饭后煎浓汁顿服,连服2d
复方
驱蛔虫:一、腺梗 豨莶果实三至五钱,早晨饭后(吃半饱)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 二、 豨莶草果实三至五钱,槟榔三钱。煎浓汁,早晨饭后(最好吃半饱),一次服,连服二天。(江西《中草药学》)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豨莶果
拼音注音
Xī Xiān Guǒ
出处
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腺梗豨莶、豨莶或毛梗豨莶的果实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豨莶"条。
功能主治
驱蛔虫。
复方
驱蛔虫:㈠腺梗豨莶果实三至五钱,早晨饭后(吃半饱)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㈡豨莶草果实三至五钱,槟榔三钱。煎浓汁,早晨饭后(最好吃半饱),一次服,连服二天。(江西《中草药学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真藓
- 竹叶参
- 白荷花露
- 白鬼笔
- 茯苓
- 贵州落地金钱
- 鮧鱼涎
- 高山羊不吃
- 高粱
- 雅红隆
- 鱼藤
- 香蓼
- 铁丝七
- 铁藤根
- 狗尾巴参
- 铁钉菜
- 白鹤藤
- 龟血
- 西南水芹
- 百舌鸟
- 甘草梢
- 铁箭矮陀
- 将军树
- 豆腐泔水
- 伴蛇莲
- 香构
- 骑马参
- 通肠香
- 铁箍散
- 狗缨子
- 香槐
- 鬼羽箭
- 蹋菜
- 香港四照花果
- 青酒缸根
- 黑腺珍珠菜
- 雀翘
- 青骨藤
- 翻白柴
- 鸐雉
- 钩藤
- 狗尾草
- 黄金线
- 杂交景天
- 绒背蓟
- 光肺筋草
- 黄颡鱼
- 白鸡肫
- 白菖
- 菠菜
- 雀麦米
- 阔叶赤车使者
- 铁灯兔耳风
- 短柄枹栎虫瘿
- 苦瓜叶
- 铁粉
- 酸叶胶藤
- 柘木
- 过山龙
- 毛菊苣
- 西南卫矛
- 豨莶
- 白花蛇舌草
- 斩龙剑
- 苦楝菌
- 白降丹
- 管南香
- 白薇
- 豨莶根
- 白蒿
- 竹芋
- 心叶秋海棠
- 狗脊贯众
- 小对叶草
- 关木通
- 过塘蛇
- 高原点地梅
- 血党
- 鬼目
- 砖子苗
- 鸡子白
- 白鱼尾
- 血余炭
- 冰草白穗
- 小叶眼树莲
- 甘肃土当归
- 狭叶垂头菊
- 白茎鸦葱
- 马齿苋子
- 银叶树
- 狗爪樟皮
- 毛叶木通
- 白鱼
- 豆角柴
- 峨嵋耳蕨
- 苦竹笋
- 竹菌
- 驹胞衣
- 矮地茶
- 凹裂毛麝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