虾须草
《中华本草》:虾须草
拼音注音
Xiā Xū Cǎo
别名
绿绿草、草麻黄
英文名
Herb of Dwarf Sheareria
出处
出自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虾须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heareria nana S. Moore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镁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是须草 一年生草本,高15-40cm。茎直立,自下产起分枝,下部径2-3mm,绿色或稍带紫色,有纵棱,无毛或稍被软柔毛。叶稀疏,无柄;叶片线形或倒披针形,长1-3cm,宽1-4mm,先端尖,全缘,中脉明显,上面凹入,下面凸起;上部起;上部叶小,鳞片状。头状花序,顶生或腋生,直径2-4mm,有长3-5mm的花序梗;总苞片2层,4-5个,宽卵形,长约2mm,稍被细毛,外层较内层小;花托平,无毛片;花少数;雌花舌状,白以或有时淡红色;舌片宽卵状长圆形,长约1.5mm,宽约1mm,近全缘或先具5钝齿;两性花筒状,先端有5齿裂;花药长椭圆形,先端的三角形附片。瘦果,长椭圆形,长3.5-4mm,褐色,具3条翅棱,翅缘有细齿,无冠毛。花、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田边、湖边草地或河边草地与沙滩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平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利水消肿。主疮疡肿毒;水肿;风热头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复方
①治水肿:绿绿草二两。煨水服。②治无名肿毒:绿绿草、野菊花枝叶各一两。煨水服,一日三次;另取药渣捣绒,敷患处。③治风热头痛:绿绿草五钱。煨水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虾须草
拼音注音
Xiā Xū Cǎo
别名
绿绿草、沙小菊
来源
菊科虾须草Sheareria nana S. Moore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云南、贵州。
性味
苦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利水消肿,疏风。
水肿:全草2两,煎水服。
无名肿毒:虾须草、野菊花枝叶1两,煎水服,1日3次;另取药渣捣烂,敷患处。
发热头痛:全草5钱,水煎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虾须草
拼音注音
Xiā Xū Cǎo
别名
绿绿草、草麻黄
出处
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虾须草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。茎直立,高30~40厘米,中部以下分枝。叶互生,稀疏,线形,长1~3厘米,宽2~3毫米,先端尖,基部狭,全缘,无柄。头状花序小,顶生;花少数;总苞钟形,苞片2层,外层苞片广卵形,内层苞片稍大;舌状花3~4朵,白色,雌性;管状花2~3朵,两性。瘦果长椭圆形。花期8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草坡、路旁或田边。分布华东、华中、华南、西南等地。
性味
苦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利水消肿,疏风。
复方
①治水肿:绿绿草二两。煨水服。
②治无名肿毒:绿绿草、野菊花枝叶各一两。煨水服,一日三次;另取药渣捣绒,敷患处。
③治风热头痛:绿绿草五钱。煨水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樱桃根
- 刘寄奴
- 银鲛
- 了哥王根
- 补血薯
- 蛇根木
- 大钱麻
- 西藏角蒿
- 八仙花
- 欧泽芹
- 冬里麻根
- 太白参
- 虾筏草
- 霞天膏
- 虾壳钱
- 山椒根
- 广西莲座蕨
- 苹果
- 蠵龟血
- 千叶独活
- 海鹞鱼
- 无腺橉木
- 虾子花叶
- 骆驼黄
- 野芋实
- 草果
- 虎刺
- 西藏野花椒
- 云南重楼
- 水蔓青
- 通骨消茎叶
- 西南石梓
- 血藤
- 岩参
- 三叶崖爬藤
- 血满草
- 地柏树
- 毛山荆子
- 大薸
- 香柏
- 香叶树
- 西南卫矛
- 宜梧
- 毛柄锦香草
- 大蓑衣藤根
- 萱草根
- 香橼露
- 雪药
- 对叶林
- 滇丹参
- 钓兰
- 黄藨根
- 化橘红
- 冷蕨子草
- 鳞叶藓
- 车前子
- 大叶凤仙花
- 西南小阴地蕨
- 虎掌草叶
- 刺叶苏铁
- 葎草果穗
- 马钱子粉
- 合血香
- 金老梅根
- 倒爪草
- 海鹞鱼胆
- 骆驼蹄瓣
- 土百部
- 心不干
- 小接骨丹
- 长梗千里光
- 南瓜藤
- 鲫鱼胆草
- 砖子苗
- 小冬青
- 鲤鱼胆
- 毛野丁香叶
- 石榴叶
- 扭筋草
- 血见愁
- 大叶马尾连
- 小叶凤凰尾巴草
- 罗锅底
- 黄果茄
- 猫肝
- 山桂花
- 华西小石积
- 椴树
- 香蕉
- 莲须
- 人参叶
- 香茹
- 青箭杆草
- 西瓜根叶
- 香蕉弄蝶
- 南五味子
- 毛根杜仲
- 方解石
- 香青
- 红雪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