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花树
《中华本草》:金花树
拼音注音
Jīn Huā Shù
别名
山暗赤、谷皱草
英文名
Dunn Blastus
出处
始载于《广西药植名录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野牡丹科植物金花树的枝、叶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lastus dunnianus Levl.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切段,鲜用或晒干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lastus dunnianus Levl.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切段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灌木,高约1m。茎圆柱形,分枝多,幼枝、叶柄、叶、花序密被锈色微柔毛及黄色疏腺点。叶对生;叶柄长1-2cm;叶片纸质,卵形或广卵形,6.5-25cm,宽3-10cm,先端渐尖,基部钝至心形,全缘或具细波状齿,叶面无毛,背面被毛;5(-7)基出脉,背面侧脉隆起,细脉网状,被黄色小腺点。花两性,4数;聚伞花序组成的圆锥花序,顶生;花梗长约2mm;花萼漏斗形,具4棱,长约3mm,被小腺点,裂片反折,卵形或椭圆状卵形,长约1.5mm;花瓣粉红色至玫瑰色或红色,卵形,长约3.5mm;花丝长约6mm,花药线形,弯曲,基部具不明显的小瘤,长约5mm,药隔微延长呈瘤状的小短距;子房半下位或下位,卵形,先端具4小突起。蒴果椭圆形,4纵裂,为宿存萼所包,宿存萼先端平截,冠以宿存萼片,具4棱,被小腺点。花期6-7月,果期9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30-1520m的山谷,山坡疏、密林下土壤肥厚的地方,溪边或路旁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等地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,直径1-5mm,表面棕褐色,无毛。幼茎有褐锈色腺盾状小鳞片。叶对生,展开后呈卵状披针形,椭圆状针形至卵形,长8-15cm,宽3-7cm,基部浅心形,先端渐尖,边缘有时有不明显的疏细齿。
性味
味苦;性凉
功能主治
祛风;利湿;止血;解毒。主风湿痹痛;湿热泻痢;滞下;跌打损伤;外伤出血;疮疖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、研末敷或煎汤洗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株:用于风湿和止血,外用敷疮疖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黄麻
- 防风花
- 黄山五叶参
- 中华赛爵床
- 金银花
- 假山皮条
- 金雀花
- 棣棠花
- 青葙子
- 莱菔子
- 海鹞鱼肝
- 百两金
- 老鼠簕
- 丝茅七
- 木蹄
- 臭节草
- 苍山黄堇
- 山油柑果实
- 红毒茴
- 红毛对筋草
- 刺针草
- 豆蔻壳
- 蒙自木蓝
- 刺瓜米草
- 木芙蓉花
- 革叶茴芹
- 川山橙根
- 红花木莲
- 狗头骨
- 黑红菇
- 三股筋
- 双花鞘花
- 鲫鱼头
- 牛奶菜
- 青稞
- 山狸子骨
- 肾蕨
- 水田七叶
- 随手香
- 小地柏
- 乌榄
- 乌榄叶
- 亚罗椿
- 小丁香
- 小叶野决明
- 鸭跖草
- 胆星
- 木瓜枝
- 金雀根
- 小年药
- 哈士蟆
- 豆豉草
- 屈头鸡
- 虎头兰
- 牛胆参
- 大泡通皮
- 大山玄参
- 凤尾七
- 剑皮树菌
- 涩草
- 胭脂花
- 马心
- 银毛委陵菜
- 板蓝根
- 波罗蜜树液
- 不灰木
- 迎春花根
- 大红毛叶
- 东北红豆杉
- 厚叶算盘子
- 对叶林
- 光叶水苏
- 红白二丸
- 青盐陈皮
- 午时茶
- 蓍实
- 乌桕
- 仙桃草
- 蘡薁
- 野茶子
- 千打锤
- 蚕砂
- 野马追
- 山马鞭草
- 湖北桑寄生
- 京大戟
- 红梗草
- 地磨薯
- 鬣羚角
- 风兰
- 鸡脑
- 柑核
- 粉防己
- 蛇王藤
- 铁马鞭
- 莺
- 问荆
- 千里光
- 羊外肾
- 香面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