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栗仁
《中华本草》:茅栗仁
拼音注音
Máo Lì Rén
别名
栭栗、挒栗、野栗子、毛凹栗子、金栗、野茅栗、毛栗、挒、栭
英文名
Shell of Seguin Chinkapin
出处
出自《唐本草》。《本草纲目》:栗,小如指顶者为茅栗,即《尔雅》所谓栭栗也。可炒食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壳斗科植物茅栗的种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stanea seguinii Dode采收和储藏:秋季、总苞由青转黄,微裂时采收,剥出种子,晒干。
原形态
落叶灌木或小乔木。幼枝被柔毛,芽卵形,长2-3mm。叶互生;叶柄长0.6-1cm,有短毛;叶片薄革质,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,长6-14cm,宽3-7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、圆钝或略近心形,常一侧偏斜,边缘具短刺状小锯齿,羽状侧脉12-17对,上面光亮,脉上有毛,下面褐黄色,具鳞状腺点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序穗状,单生于新枝叶腋,直立,长6-7cm,单被花,雄蕊10-14;雌花生于雄花序下部,通常三花聚生,子房下位,6室。总苞近球形,直径3-4cm,外面生细长尖刺,刺长4-5.5mm,密生,每壳斗有3-7个坚果,常为3个;坚果扁球形,直径1-1.5cm,褐色。花期5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喜光,耐干旱瘠薄,均系野生,常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向阳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山西、陕西、台湾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,种仁扁球形,直径0.8-1.3cm,黄白色,粉质。气微,味微甜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功能主治
安神。主失眠
用法用量
内服:炖服,15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茅栗仁
拼音注音
Máo Lì Rén
出处
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
来源
为壳斗科植物茅栗的种仁。
功能主治
①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"治失眠。茅栗种仁一两,莲子(去芯)一两,红枣五至七个,白糖二至四两。炖服。"
②江西《草药手册》:"治恶刺、铁片入肉。茅栗生果实打烂外敷。"
备注
同属植物[b]锥栗[/b](又名珍珠栗)的种仁功用类同,亦同等使用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牧马豆
- 花杜仲藤
- 乌木屑
- 猫爪草
- 麻皮
- 龙利叶花
- 网纹灰包
- 马桑
- 牦牛角
- 风气草
- 无患子皮
- 土人参
- 穗花蛇菰
- 龙齿
- 龙脑膏香
- 蛇疙瘩
- 野猪胆草
- 鹰爪枫
- 虎尾兰
- 藨寄生
- 老虎耳
- 多蕊蛇菰
- 山胡萝卜
- 钻石风
- 石香葇
- 白金果榄
- 搜山黄
- 石上瓜子菜
- 兴安升麻
- 黄颡鱼涎
- 一颗针
- 鹿梨
- 石龙子
- 大百解薯
- 冬葵根
- 漏斗菜
- 稗米
- 野草香
- 铜锤草
- 乌榄核
- 乌蔹莓
- 菊三七
- 黑细辛
- 黄蜀葵根
- 菊花根
- 苔菜
- 白头翁
- 金钗
- 鳡鱼
- 野扇花果
- 红蓝地花
- 阿尔泰扭藿香
- 龙须菜
- 青活麻
- 菠菜子
- 毡盖木耳
- 鲛鱼皮
- 黄粱米
- 刺楸树皮
- 脓见愁根
- 白三七根
- 大一面锣
- 大风子
- 响叶杨
- 苦瓜叶
- 姜皮
- 松蕈
- 黄花紫丹参
- 小黑药
- 丁癸草根
- 八仙草
- 香茶菜根
- 木兰寄生
- 薜荔
- 海岛苎麻叶
- 落葵子
- 马鹿花
- 麻鱼肉
- 蝉蜕
- 黄珠子草
- 海桐花
- 龙爪树
- 松树梢
- 水黄
- 野山芝麻
- 流苏子根
- 麋角
- 枇杷芋
- 马缨杜鹃
- 黑皮根
- 峨山草乌
- 草蜘蛛
- 毛脉南蛇藤
- 美丽胡枝子
- 饱饭花
- 巴豆油
- 岭南花椒根
- 长春花
- 仙人杖
- 罐子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