麋肉
《中华本草》:麋肉
拼音注音
Mí Ròu
英文名
David's deer
出处
出自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鹿科动物麋鹿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laphurus davidianus Milne- Edwards采收和储藏:捕杀后,剥去皮,取肉,鲜用。
原形态
麋鹿,属于麋与驯鹿之间,大小和欧洲的赤鹿相近,体长约2m,高约1m余。雄者重约200kg,雌者约100kg。尾长约70cm。头似马而非马,角似鹿而非鹿,身似驴而非驴,蹄似牛而非牛,故曰“四不象”。雄者具角,雌者无。角的主枝叉分为前后2枝,前概再分岐成二叉,后枝长而直,不再分叉。四肢粗大,主蹄宽大能分开,侧蹄显着。毛色淡褐,背部稍浓,腹部较浅,鼻孔上方有一白色斜纹。冬季毛长而蓬,显棕赤色,幼兽有白色斑点,生后3月始消失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食物主要为草及水生植物。资源分布:本种属我国特产种,清代已饲养于北京南苑,无野生,后被运至英国,我国绝迹。80年代末期由英国政府归还于我国,现饲养于北京和江苏两地,为国家一给保持动物。以草和水生植物为食。每年两次换角,夏角6-7月生长,11-12月脱落,此后生出1对冬角,翌年3月后落角。
性味
味甘;性温
归经
脾;肾经
功能主治
补中气;益肾精;强筋骨;调血脉。主虚劳不足;腰脚软弱;产后风虚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适量。
注意
外感热病者禁服。
各家论述
1.孟诜:益气补中,治腰脚。2.《嘉桔本草》:补五藏不足气。3.《医林纂要》:补肾益精,健骨充髓。略同鹿肉。4.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补虚弱,益气力,强筋骨,调血脉,治产后风虚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麋肉
拼音注音
Mí Ròu
出处
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
为鹿科动物麋鹿的肉。
性味
①《食性本草》:"大热。"
②《饮膳正要》:"味甘,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益气,强筋。治虚劳不足,腰脚软弱。
①孟诜:"益气补中,治腰脚。"
②《嘉佑本草》:"补五藏不足气。"
③《医林纂要》:"补肾益精,健骨充髓。略同鹿肉。"
④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补虚弱,益气力,强筋骨,调血脉,治产后风虚。"
注意
①陶弘景:"不可合虾及生菜、梅、李果实食之,皆病人。"
②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诸外感病忌之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竹林消
- 鲜地黄
- 魔芋
- 鸡爪风
- 龙骨莲
- 铺地黍根
- 木蓝
- 矮脚苦蒿
- 发痧藤
- 小扁豆
- 百解藤
- 露兜竻花
- 柳杉叶
- 淡竹笋
- 麦麸草根
- 鮸鱼
- 香附
- 麻雀脑
- 鸡骨常山
- 瑞香
- 箭杆七
- 龙头草
- 蓝花棘豆
- 淡豆豉
- 土连翘
- 建兰花
- 驴肉
- 鸭儿芹果
- 蝮蛇脂
- 大叶子
- 南瓜叶
- 山香果
- 香唐松草
- 鹤脑
- 竹林霄
- 陈仓米
- 白子菜
- 柱果木榄叶
- 软皮树
- 斩龙草
- 山小橘
- 哈士蟆
- 苏木蓝
- 青头雀
- 马牙七
- 槲寄生
- 雪药
- 竹节参
- 狐胆
- 太白鹿角
- 香橼根
- 戎盐
- 软蒺藜
- 桑黄
- 鼬鼠肉
- 鸡爪花
- 新裂耳蕨
- 獭肝
- 甘草头
- 蓬莪术
- 马草
- 海柏
- 牛心果
- 黄金菊根
- 山大刀
- 巴豆树根
- 鼠牙半支
- 马鞭石斛
- 山鸢尾花
- 黑根药
- 荠菜
- 毛叶天胡荽
- 绿玉树
- 银柴胡
- 中华石楠果
- 硼砂
- 长距鸟足兰
- 矮脚枫叶
- 红大戟
- 疔毒草
- 杨梅
- 黄皮叶
- 黑色鳞毛蕨
- 鸢尾
- 鸭舌头
- 羊蹄实
- 乌奴龙胆
- 丁公藤
- 大金发藓
- 藏鮡肉
- 钩钱草
- 泥鳅滑液
- 人参花
- 铁藤根
- 剪夏罗根
- 齿缘草
- 雪山一支蒿
- 楼梯草根
- 贯众
- 香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