挪挪果
《中华本草》:挪挪果
拼音注音
Nuó Nuó Guǒ
别名
揉揉果、木关果、山李子、棠梨。
英文名
Ramontchi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大风子科植物挪挪果的树皮和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lacourtia ramontchii L'Herir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成熟的种子和剥取树皮,晒干。
原形态
挪挪果 灌木。着生花果的枝条通常无刺。叶形变化较大,椭圆形、倒卵状椭圆形、长圆状椭圆形或被针状椭圆形,先端钝圆至锐尖,叶缘钝锯齿或圆锯齿;网脉交结呈不规则的网眼状。雌花花柱6-8,近于分离。果球形,表面不具纵槽,直径2-3cm,花柱宿存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1700m的山坡、路旁、河岸及灌木丛中或以壳斗科为主的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辛;苦;温
归经
肝;脾经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健脾止泻。主风湿痹痛;消化不良;霍乱;腹泻;痢疾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树皮和种子用于祛风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蜜蜂房
- 南瓜七
- 檵花叶
- 蔓草虫豆
- 马肠薯蓣
- 金背枇杷
- 蔓剪草
- 麦门冬
- 馒头蟹
- 马比木
- 尼泊尔鸢尾子
- 马钱子粉
- 牛尾独活
- 蔓斑鸠菊
- 蟒蛇草
- 马来蒲桃
- 麦饭石
- 茅香
- 鸡(土从)
- 鳗鲡鱼膏
- 油柑叶
- 巴戟天
- 越橘叶
- 腹水草
- 云南荚蒾根
- 腰子草
- 五倍子苗
- 宜梧
- 焮麻
- 云南小膜盖蕨
- 毛薯
- 牛奶树子
- 马醉木
- 紫河车
- 接骨木叶
- 通天草
- 巴东岩白菜
- 管仲
- 白子菜
- 苦草
- 野菊花
- 地牯牛
- 薄荷素油
- 戟叶瓦韦
- 九节风
- 黄山五叶参
- 鸡蛋壳
- 白榄根
- 薯莨
- 丁榔皮
- 海浮石
- 杨梅树
- 桂竹糖芥
- 甜杏仁
- 猪靥
- 香茅
- 新香草
- 鸭嘴花
- 对叶榕
- 洋葱
- 黄皮叶
- 蓝花侧金盏
- 白勒
- 美丽桐
- 山萩
- 青皮
- 冷水丹叶
- 麻雀肉
- 小叶杨
- 粗糙凤尾蕨
- 麻根
- 海鹞鱼齿
- 车前草
- 龙骨
- 密叶天胡荽
- 金老梅根
- 轮叶景天
- 苦天茄叶
- 冬青叶
- 大肺经草
- 蝴蝶花
- 海南茄
- 大黄连刺
- 鳞瓦韦
- 八月札
- 鸬鹚(鸬鹚)
- 茴香虫
- 山大烟
- 大黄蜂子
- 黑蚂蚁
- 有柄石韦
- 刺蓬花
- 石吊兰
- 红粘谷
- 狐心
- 红杉
- 竹叶椒
- 野油麻
- 猪毛
- 小叶鼠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