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杖叶
《中华本草》:虎杖叶
拼音注音
Hǔ Zhànɡ Yè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.Zucc.[P.reynoutria Makino;Reynoutria japonica Houtt.]采收和储藏:春季及夏、秋季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灌木状草本,高达1m以上。根茎横卧地下,木质,黄褐色,节明显。茎直立,丛生,无毛,中空,散生紫红色斑点。叶互生;叶柄短;托叶鞘膜质,褐色,早落;叶片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6-12cm,宽5-9cm,先端急尖,基部圆形或楔形,全缘,无毛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成腋生的圆锥花序;花梗细长,中部有关节,上部有翅;花被5深裂,裂片2轮,外轮3片在果时增大,背部生翅;雄花雄蕊8;雌花花往3,柱头头状。瘦果椭圆形,有3棱,黑褐色。花期6-8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溪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河北、陕西、甘肃等地。
化学成分
茎叶含少量羟基蒽醌类化合物,并含枸橼酸(citric acid)酒石酸(tartaric acid),苹果酸(malic acid)等。叶中尚含槲皮甙(quercitrin),异槲皮甙(isoquercitrin),瑞诺甙(rey-noutrin),萹蓄甙(avicularin),金丝桃甙(hyperin),芸香甙(rutin)[1,2],以及较多的叶绿醌(plastoquinone)C和B[3],鞣质约17%[4]。
性味
苦;性平
功能主治
祛风湿;解热毒。主风湿关节疼痛;蛇咬伤;漆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,或煎水浸渍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拾遗》:捣敷蛇咬。2.《本草推陈》:治风湿痛。采其嫩芽,干燥后煎汤为解热剂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虎杖叶
拼音注音
Hǔ Zhànɡ Yè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叶片。
化学成分
叶含异槲皮甙,较多的叶绿醌C和叶绿醌B,鞣质17%。
功能主治
①《本草拾遗》:"捣敷蛇咬。"
②《本草推陈》:"治风湿痛。""采其嫩芽,干燥后煎汤为解热剂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剪刀股
- 螳螂
- 蟾酥
- 筋骨草
- 牡荆沥
- 秃叶红豆树
- 金钱参
- 柏树果
- 清香桂
- 七星鱼
- 刺苋菜
- 海风藤
- 嫁(虫戚)
- 千斤拔
- 量天尺
- 圆叶茅膏菜
- 桂花枝
- 椰根
- 牛嗓管
- 葛藟
- 异木患
- 糖芥
- 接骨木花
- 花生衣
- 倒挂牛
- 百蕊草根
- 鸭舌头
- 桑椹
- 虎骨胶
- 石见穿
- 绿玉树
- 棉团铁线莲
- 红花小独蒜
- 魿鱼
- 空青
- 岩青菜
- 车前草
- 云杉球果
- 六月寒
- 桑螵蛸
- 炮姜
- 狗牙根
- 毛五加皮
- 黄杞
- 杏香兔耳风
- 野鸡肉
- 蔷薇枝
- 芋
- 水棘针
- 千脚虫
- 荃皮
- 老虎须
- 棣棠花
- 夜香牛
- 朱砂根
- 莓叶委陵菜
- 枝儿条
- 粟米
- 雪山芪
- 松毛火绒草
- 咸秋石
- 藕节
- 葛上亭长
- 菜头肾
- 林檎根
- 驴骨
- 香排草
- 岗柃
- 母草
- 耐冬果
- 虎肉
- 灰钉
- 金腰带
- 大伸筋
- 大五爪金龙
- 蒲葵
- 苹婆
- 毛蕊花
- 鸥
- 景天
- 白榄根
- 天麻子
- 地核桃
- 山石榴
- 岗梅叶
- 七叶胆
- 地肤苗
- 藤槐
- 鸢脑
- 水胡满
- 杉蔓石松
- 猫耳朵草
- 紫荆花
- 紫薇皮
- 黄花獐牙菜
- 柳叶亚菊蒿
- 石楠
- 大细辛
- 香蓼
- 雪猪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