伞杨
《中华本草》:伞杨
拼音注音
Sǎn Yánɡ
别名
截萼黄槿、恒春黄槿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锦葵科植物桐棉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hespesia populnea (L.) Soland.ex Corr.[Hibiscus poulneus L.]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桐棉 常绿乔木,高约6m。小枝具褐色盾形细鳞秕。叶互生;叶柄长4-10cm,具鳞秕;托叶线状披针形,长约7mm;叶片卵状心形,长7-18cm,宽4.5-11cm,先端长尾状,基部心形,全缘,上面无毛,下面被稀疏鳞秕。花单生于叶腋间;花梗长2.5-6cm,密被鳞秕;小苞片3-4,线状披针形,被鳞秕,长8-10mm,常早落;花萼杯状,截形,直径约15mm,具5尖齿,密被鳞秕,花冠钟形,黄色,内面基部具紫色块,长约5cm;雄蕊柱长约25mm;花柱棒状,先端具5槽纹。蒴果梨形,直径约5cm。种子三角状卵形,长约9mm,被褐色纤毛,间有脉纹。花期近全年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常生于海边和海岸向阳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广东、海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叶含羽扇豆醇(lupeol),β-谷甾醇(β-sito-sterol),C19-C33 烷烃(C19-C33 alkanes),羽扇烯酮(lupeno-ne),伞杨还含棉酚(gossypol)。
性味
苦;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消肿止痛。主脑膜炎;痢疾;痔疮;睾丸肿痛;疥癣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四块瓦
- 山竹子
- 山绿茶
- 丝茅七
- 鹤草芽
- 黄堇
- 琥珀
- 山柑算盘子
- 山白果
- 山百足
- 红花酢浆草
- 胡桃壳
- 山百部
- 黄山药
- 胡桐泪
- 荷梗
- 虎掌草
- 虎膏
- 伞梗虎耳草
- 豪猪千
- 四棱筋骨草
- 黄桷根
- 胡子七
- 胡荽
- 山刺柏
- 山枇杷根
- 山沉香
- 虎爪
- 蛤仔
- 红钉耙藤
- 黄桷皮
- 山核桃
- 山楂木
- 红血藤
- 山尖菜
- 三叶铜钱草
- 山白果根
- 丝点地梅
- 铧头草
- 红茴香根
- 红麸杨
- 三头灯心草
- 丝瓜根
- 四叶草
- 胡豆草
- 虎咬癀
- 虎杖香蕈
- 黄大豆
- 上树咳
- 黄开口
- 黄泥菜
- 胡荽子
- 山椒根
- 红花绿绒蒿
- 三角风
- 山矾
- 山紫菀
- 海鳗胆
- 红叶树
- 树救主
- 红树果
- 水仙根
- 海盘车
- 山麻
- 红叶木姜子根
- 柿皮
- 柿蒂
- 树刁
- 河口莲座蕨
- 海带根
- 水晶鱼
- 海藻
- 水案板
- 山萩
- 山蒜
- 灰藋子
- 柿根
- 红吹风
- 梳篦叶
- 海南蒟
- 水冬瓜根
- 红筷子
- 山药
- 灰锤
- 桦树皮
- 槲实仁
- 海胆
- 淮通
- 狐四足
- 狐肉
- 杉木根
- 松花
- 树五加
- 桦木皮
- 桦菌芝
- 红杉皮
- 山药藤
- 山郎木叶
- 海鹞鱼胆
- 海龟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