杉木根
《中华本草》:杉木根
拼音注音
Shā Mù Gēn
别名
杉树根
出处
出自《分类草药性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杉科植物杉木的根和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unninghamia lanceolata(Lamb.)Hook.[Pinus lanceolata Lamb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常绿乔木,高达30m,胸围达2.5-3m。幼树树冠尖塔形,大树树冠圆锥形。树皮灰褐色,裂成长条片脱落。大枝平展,小枝近对生或轮生。叶在主枝上辐射伸展,在侧枝上排成二列状,条状披针形,革质,微弯,坚硬,长2-6cm,边缘有细齿,上面中脉两侧有窄气孔带、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1条白粉气孔带。雌雄同株;雄球花圆锥状,簇生枝顶;雌球花单生或2-4个集生枝顶,卵圆形,苞鳞与珠鳞结合而生,珠鳞先端3裂,腹面具3胚珠。球果近球形或卵圆形,长2.5-5m,径3-4cm,苞鳞三角状宽卵形,宿存。种子长卵形,扁平,长6-8mm,宽约5mm,暗褐色,两侧有窄翅。花期4月,球果10月下旬成熟。
生境分布
广泛栽培于我国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地区。
化学成分
含游离氨基酸,甾体化合物,脂肪酸和维生素C。
性味
辛;性微温
功能主治
祛风利湿;行气止痛;理伤接骨。主风湿痹痛;胃痛;疝气痛;淋病;白带;血瘀崩漏;痔疮;骨折;脱臼;刀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烧存性,研末调敷。
注意
《四川中药志》:无寒邪冷气者忌用。
各家论述
1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五淋,气痛,心腹胀肿,气喘。2.《四川中药志》:治疝气痛,霍乱转筋,及敷金疮、疥癣。3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利尿,治白带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杉木根
拼音注音
Shā Mù Gēn
别名
杉树根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
出处
《分类草药性》
来源
为杉科植物杉的根皮。全年可采,剥取根皮,晒干。
性味
《四川中药志》:"味辛,性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治淋病,疝气,痧秽腹痛转筋,关节炎,跌打损伤,疥癣。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;"治五淋,气痛,心腹胀肿,气喘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疝气痛,霍乱转筋,及敷金疮、疥癣。"
③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利尿,治白带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。外用: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注意
《四川中药志》:"无寒邪冷气者忌用。"
复方
治关节炎,跌打损伤:杉根皮(鲜)适量,白酒少许。捣烂外敷。(《江西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老鹳草
- 白蝶花
- 地黄实
- 釜脐墨
- 醋糟
- 苦草
- 鸡屎白
- 茄子根
- 秤砣梨根
- 木虾公
- 岗松根
- 景天三七根
- 煅石膏
- 红毛蛇
- 狗脚迹
- 黄芽白菜
- 珍珠绣球
- 刺苋菜
- 苦楝叶
- 黄芦木
- 旱田草
- 金花菜
- 万年松
- 丁香露
- 淡豆豉
- 王不留行
- 桂木根
- 冰凉花
- 饱饭花
- 午香草
- 川梨
- 花红叶
- 落葵子
- 过山龙
- 广西十大功劳
- 蝙蝠
- 花榈木
- 绵参
- 鹤肉
- 蓖麻子
- 紫藿香
- 野葡萄根
- 红背酸藤
- 娃娃鱼
- 冻绿叶
- 瓜螺
- 地乌
- 苦蓢树
- 黄花鸢尾
- 楸木果
- 山野豌豆
- 蜂斗菜
- 壶卢子
- 桂花露
- 大叶铁包金
- 黄荆根
- 烂茶叶
- 滴水珠
- 黑红菇
- 荜澄茄
- 杜松
- 亮叶桦
- 豆腐泔水
- 石蜈蚣
- 刺梨花
- 布朗耳蕨
- 藏茄
- 阴香
- 蛇王藤
- 大酸浆草
- 地锦草
- 见血清
- 甘青铁线莲
- 黄草乌
- 黑珠芽薯蓣
- 石腊红
- 大发散
- 榉树
- 惊风草
- 龟血
- 熊筋
- 垂柳
- 黑头草
- 羊屎条根
- 虎睛
- 骆驼黄
- 山莨菪
- 枸骨树皮
- 五爪金龙
- 毒箭羊角拗
- 三叉虎根
- 复羽叶栾树
- 虎尾草
- 金鱼藤
- 岩松
- 马尾伸筋
- 地白草
- 马乳
- 对对参
- 秋子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