树腰子
《*辞典》:树腰子
拼音注音
Shù Yāo Zi
出处
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来源
为芸香科植物楝叶吴茱萸的果实或根、叶。
原形态
楝叶吴茱萸,又名:红花树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臭油林、野米辣,擦树。
乔木。高达20米,枝近于无毛。单数羽状复叶对生,小叶5~11,具柄,纸质,无腺点,卵形至长圆形,长5~12厘米,宽2~5厘米,先端长渐尖,基部偏斜,边缘演波状或具细钝锯齿,稀全缘,下面灰白或粉绿色。花极小,通常单性,雌雄异株,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,雄花序较雌花序大,宽10~26厘米;萼片5;花瓣5;雄花有雄蕊6,花丝下部有毛;雌花的花瓣较大,白色,子房上位。蒴果紫红色,表面有网状皱纹,心皮不为喙状。种子卵球形,黑色。花期7~8月。果期11月。
生境分布
常生于灌木林中,村边溪边亦习见。分布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辛,温。"
功能主治
①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治心痛,滞气。"
②《贵州植药调查》:"根、果实,治胃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8分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树腰子
拼音注音
Shù Yāo Zi
别名
楝叶吴茱萸 、红花树、臭油林、野米辣、擦树。
英文名
Fruit of Dyebark Evodia
出处
出自《植物名实图考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芸香科植物小花吴萸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vodia austrosinensis Hand.Mazz.[E.bodinieri(non Dode)Merr.]采收和储藏:7-8月采收幼果,晒干。
原形态
小花吴萸 乔木,高达20m。当年生技密被深黄色绒毛,二年生枝几无毛,有细小皮孔。奇数羽状复叶对生,连叶柄长15-35cm;叶柄长3-7cm,叶柄及叶轴密被深黄色微硬绒毛;小叶柄长2-4mm;小叶片纸质,7-11,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5-12cm,宽3-7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,两侧略不等,全缘或为浅波状,上面被短柔毛至几无毛,下面密生细小的乳头状凸起,同时被短柔毛。雌雄异株;聚伞圆锥花序项生,花序长10-12cm,宽12-18cm,花轴及花梗密被深黄色绒毛及腺毛;雄花的萼片5,广卵形,长约0.5mm,被柔毛;花瓣5,长圆形或披针形,长约3mm,雄蕊在开花时较花瓣长1倍;雌花的退化雄蕊鳞片状;子房上位,扁圆形,细小。成熟心皮5-4,也有3-2。蓇葖果,每个果瓣有1颗种子。种子黑色,卵球形,长约2mm。花期6-7月,果期9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南、
性味
辛;温
归经
肝;胃经
功能主治
温中散寒;行气止痛。主胃脘痛;腹胀;头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-2.5g。
各家论述
1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治心痛,滞气。2.《贵州植药调查》:根、果实,治胃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梨枝
- 小丁香
- 干漆
- 七叶一把伞
- 猪蓼子草
- 峨眉观音座莲
- 冬葵子
- 蕨麻草
- 朝天罐
- 八月札
- 草果药
- 女菀
- 岩扫把
- 鬼臼
- 王孙
- 麒麟尾
- 梧桐
- 小叶爱楠
- 岩檀香
- 鸡嗉子花
- 蟋蟀
- 小黑药
- 柳叶鬼针草
- 小红蒜
- 金箔
- 火索麻
- 螳螂跌打
- 姜叶
- 昆布
- 虎咬癀
- 午香草
- 三消草
- 石瓜子莲
- 鸡血七
- 喜树皮
- 山莨菪
- 海芋
- 九龙藤
- 肾精子
- 骆驼蹄瓣
- 芜菁花
- 黄荆叶
- 春不见
- 甘蓝
- 石彭子
- 常春藤
- 万寿菊
- 腊梅
- 合掌消
- 木蝴蝶
- 山白菊
- 藿香
- 地胆草
- 墓头回
- 地柏枝
- 茄花
- 离根香
- 枪花药
- 椰子油
- 奶浆参
- 马尾伸筋
- 木槿根
- 炙红芪
- 两头尖
- 碧桃干
- 土牡蛎
- 虫牙药
- 樟树根
- 土半夏
- 猴骨
- 野靛青
- 黄紫堇
- 尾叶山柑
- 乔木刺桐
- 干姜
- 山稔根
- 菾菜根
- 胡桃青皮
- 师实
- 金环蛇
- 灯心草根
- 东风菜
- 小罗伞
- 土附子
- 蜻蜓兰
- 土箭芪
- 绣线菊子
- 贯众叶溪边蕨
- 蔷薇枝
- 青酒缸
- 雀脑
- 肉豆蔻
- 粉团花
- 白云花根
- 糯米藤
- 阿利藤
- 青江藤
- 青杠膏
- 马铃根
- 鹈鹕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