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黄杨子
《中华本草》:山黄杨子
拼音注音
Shān Huánɡ Yánɡ Zǐ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黄杨科植物黄杨Buxus sinica (Rehd.et Wils) M.Cheng 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uxus sinica (Rehd.et Wils) M.Cheng [B.microphylla Sieb. etZucc.var.sinica Rehd.et Wils.]采收和储藏:5-7月果实成熟时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黄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1-6m。树皮灰色,栓皮成有规则的剥裂;枝圆柱形,有纵棱,灰白色,小枝四棱形,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对两侧面无毛,节间长0.5-2cm。叶对生;叶柄长1-2mm,上面被毛;叶片革质,阔椭圆形、阔倒卵形、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,通常中部以上较宽,先端圆或钝,常有小凹口,基部圆或楔形,长1-3cm,宽0.8-2cm,叶面光滑,中脉凸出,下半段常有微细毛,侧脉明显,中脉上常密被白色短线状钟乳体。穗状花序腋生,单性,雌雄同株,花密集,花序轴被毛;苞片阔卵形,长2-2.5mm,背部多少有毛;雄花约10朵,无花梗,外萼片卵状椭圆形,内萼片近圆形,长2.5-3mm,无毛,雄蕊连花药长达4mm,不育雌蕊有棒状柄,末端膨大,高2mm左右;雌花多存于花序上部,萼片6,排成2列,长达3mm,花柱3,子房3室,子房较花柱稍长,无毛,柱头粗厚,倒心形,下延达花柱中部。蒴果近球形,长6-10mm,宿存花柱长2-3mm,由3心皮组成,沿室背3瓣裂,成熟时黑色,径约1cm。花期3-4月,果期5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200-2600m的山谷、溪边、林下,现可栽培作观赏用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及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苦;凉
功能主治
清暑热;解疮毒。主暑热;疮疖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虎肚
- 散血藤
- 鼠李
- 鱼香草
- 野鸡肉
- 八角枫花
- 山风
- 玉米黑霉
- 兴安毛连菜花
- 石龙芮
- 粟糖
- 溲疏
- 鳍蓟
- 粟芽
- 沙柳
- 山蒿
- 盐麸子
- 水麦冬
- 山香果
- 烟草
- 菅
- 玉铃花
- 山苦荬
- 猫儿黄金菊
- 狮子七
- 山马鞭草
- 萤火
- 白地紫菀
- 沙生风毛菊
- 莳萝苗
- 山藿香
- 山蟹
- 山飘儿草
- 山莴苣
- 焰爵床
- 涩梨
- 伯乐树
- 三加
- 山茴芹
- 山道年蒿
- 山苦草
- 水鬼蕉
- 石刷把
- 紫檀
- 玉帘
- 石蜡红
- 水麻
- 碎骨子
- 玉竹
- 玉山芎穷
- 柄马勃
- 庵摩勒
- 连翘
- 白花灯笼
- 山蛩虫
- 山麻杆
- 金鱼藤
- 水藿香
- 地胆
- 三叶乌蔹莓
- 益母草
- 岩蜈蚣
- 八仙过海
- 蓑草
- 沙糖根
- 八月札
- 麻腐
- 燕窠土
- 山鸡腿
- 四轮草
- 白山苔
- 冬珊瑚
- 山苦菜
- 山韭菜
- 海莲果
- 山黄麻叶
- 盐麸根白皮
- 水蛇
- 塔黄
- 盐麸树白皮
- 山荔枝果
- 红茎黄芩
- 珊瑚草花
- 绿段草
- 烟油
- 缘桑螺
- 腺花香茶菜
- 水香柴
- 黄茄花
- 鹿齿
- 水藁本
- 山螃蟹
- 千脚虫
- 沙棘
- 山慈姑
- 柏脂
- 白千层叶
- 伴蛇莲
- 曼陀茄根
- 扇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