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黄杨子
《中华本草》:山黄杨子
拼音注音
Shān Huánɡ Yánɡ Zǐ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黄杨科植物黄杨Buxus sinica (Rehd.et Wils) M.Cheng 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uxus sinica (Rehd.et Wils) M.Cheng [B.microphylla Sieb. etZucc.var.sinica Rehd.et Wils.]采收和储藏:5-7月果实成熟时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黄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1-6m。树皮灰色,栓皮成有规则的剥裂;枝圆柱形,有纵棱,灰白色,小枝四棱形,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对两侧面无毛,节间长0.5-2cm。叶对生;叶柄长1-2mm,上面被毛;叶片革质,阔椭圆形、阔倒卵形、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,通常中部以上较宽,先端圆或钝,常有小凹口,基部圆或楔形,长1-3cm,宽0.8-2cm,叶面光滑,中脉凸出,下半段常有微细毛,侧脉明显,中脉上常密被白色短线状钟乳体。穗状花序腋生,单性,雌雄同株,花密集,花序轴被毛;苞片阔卵形,长2-2.5mm,背部多少有毛;雄花约10朵,无花梗,外萼片卵状椭圆形,内萼片近圆形,长2.5-3mm,无毛,雄蕊连花药长达4mm,不育雌蕊有棒状柄,末端膨大,高2mm左右;雌花多存于花序上部,萼片6,排成2列,长达3mm,花柱3,子房3室,子房较花柱稍长,无毛,柱头粗厚,倒心形,下延达花柱中部。蒴果近球形,长6-10mm,宿存花柱长2-3mm,由3心皮组成,沿室背3瓣裂,成熟时黑色,径约1cm。花期3-4月,果期5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200-2600m的山谷、溪边、林下,现可栽培作观赏用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及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苦;凉
功能主治
清暑热;解疮毒。主暑热;疮疖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麻根
- 槐枝
- 红木耳
- 海带
- 海星
- 海红豆
- 狐头
- 红厚壳
- 河乌
- 水凤仙
- 山莲藕
- 水獭肝
- 海鳗头
- 手参
- 桑耳
- 海杧果
- 水杨梅根
- 水松皮
- 海蜇皮
- 海鹞鱼
- 水苦荬根
- 猴楠
- 红牛毛刺
- 海铁树
- 山荷叶
- 滑叶木通
- 散血子
- 瓠子
- 桦叶荚蒾
- 山驴骨
- 禾虫
- 树头菜
- 河豚目
- 海人草
- 海参
- 海蓬子
- 山韭
- 散血草
- 桦叶葡萄根皮
- 海木
- 水将军
- 红色新月蕨
- 水柏枝
- 山辛夷
- 山鸡
- 水苏
- 扇叶人字果
- 红景天
- 海藻石
- 湖广草
- 核桃青龙皮
- 水线草
- 山高粱
- 水菇里
- 核桃楸果
- 红活麻
- 红直当药
- 海蛇
- 山香草
- 散瘀草
- 禾叶毛兰
- 柿木皮
- 红田乌草
- 狐肠
- 杉松
- 海州常山
- 红绵藤
- 会东藤
- 华南桦
- 石链子
- 华细辛
- 石首鱼
- 石龙刍
- 碎兰花根
- 秫米
- 喉咙草
- 素兴花
- 莎草
- 蓑衣莲
- 虱草花
- 石斛露
- 石枣子
- 火炭母草根
- 水田碎米荠
- 搜山黄
- 海州骨碎补
- 湖北楤木
- 山马鞭草
- 山黄麻
- 河豚
- 海蟹壳
- 水珍珠菜
- 山香果
- 海牛
- 海狗肾
- 水松
- 山黄菊
- 水杨梅
- 海蛤壳
- 海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