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黄杨子
《中华本草》:山黄杨子
拼音注音
Shān Huánɡ Yánɡ Zǐ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黄杨科植物黄杨Buxus sinica (Rehd.et Wils) M.Cheng 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uxus sinica (Rehd.et Wils) M.Cheng [B.microphylla Sieb. etZucc.var.sinica Rehd.et Wils.]采收和储藏:5-7月果实成熟时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黄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1-6m。树皮灰色,栓皮成有规则的剥裂;枝圆柱形,有纵棱,灰白色,小枝四棱形,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对两侧面无毛,节间长0.5-2cm。叶对生;叶柄长1-2mm,上面被毛;叶片革质,阔椭圆形、阔倒卵形、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,通常中部以上较宽,先端圆或钝,常有小凹口,基部圆或楔形,长1-3cm,宽0.8-2cm,叶面光滑,中脉凸出,下半段常有微细毛,侧脉明显,中脉上常密被白色短线状钟乳体。穗状花序腋生,单性,雌雄同株,花密集,花序轴被毛;苞片阔卵形,长2-2.5mm,背部多少有毛;雄花约10朵,无花梗,外萼片卵状椭圆形,内萼片近圆形,长2.5-3mm,无毛,雄蕊连花药长达4mm,不育雌蕊有棒状柄,末端膨大,高2mm左右;雌花多存于花序上部,萼片6,排成2列,长达3mm,花柱3,子房3室,子房较花柱稍长,无毛,柱头粗厚,倒心形,下延达花柱中部。蒴果近球形,长6-10mm,宿存花柱长2-3mm,由3心皮组成,沿室背3瓣裂,成熟时黑色,径约1cm。花期3-4月,果期5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200-2600m的山谷、溪边、林下,现可栽培作观赏用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及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苦;凉
功能主治
清暑热;解疮毒。主暑热;疮疖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山梅
- 地锦苋
- 白千层
- 石风丹
- 甜草
- 毛水苏
- 中华短肠蕨
- 羊蹄暗消
- 山姜
- 白果紫草
- 卵叶橐吾
- 千脚虫
- 沙塘木
- 萍蓬草
- 瑞连草
- 罗盖叶
- 鸭脚木根
- 秋子梨
- 戟叶瓦韦
- 八角乌
- 九仙草
- 水龙骨
- 石筋草
- 山苍子
- 苦油木
- 石龙刍
- 野绿麻
- 阴阳枫
- 山禾串
- 新疆远志
- 鳖脂
- 白牛胆
- 红麸杨根
- 白蘑
- 姜叶
- 珍珠菜
- 紫茎牙痛草
- 水胡满根
- 青蒜
- 小对叶草
- 心叶黄花仔
- 蓝花绿绒蒿
- 新疆香堇
- 水泽兰
- 拔毒散
- 青葙
- 狭叶海金沙
- 白刺花叶
- 斑花杓兰
- 蝉翼藤
- 胡黄连
- 白山苔
- 牡蛎
- 桂花枝
- 胡枝子
- 僵蚕
- 火焰子
- 老虎泡
- 马肋巴
- 菱
- 草独活
- 箬蒂
- 刺果藤仲
- 香圆子
- 菱叶山蚂蝗
- 辣姜子
- 蘡薁藤
- 龙利叶
- 菜子七
- 油茶花
- 大叶风沙藤
- 甜瓜根
- 紫荆木
- 山合香
- 水菇里
- 金荞麦茎叶
- 墨地
- 长毛风毛菊
- 高粱七
- 茵陈
- 花椒叶
- 南鹤虱
- 蓝花葱
- 山薄荷
- 红花点地梅
- 霞天膏
- 粗棕竹根
- 木锦鸡儿
- 铁丝灵仙
- 土槿皮
- 浙江七叶树
- 镜面草
- 白术
- 黄桷树根疙瘩
- 药绿柴
- 海金沙
- 铜骨七
- 羖羊角
- 合萌
- 野茶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