蓑衣莲
《中华本草》:蓑衣莲
拼音注音
Suō Yī Lián
别名
银钱菊
英文名
Auriculateleaf Aster
出处
始载于《云南玉溪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科耳叶紫菀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ster auriculatus Franch.采收和储藏:秋季挖根,除去茎苗,洗净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耳叶紫菀 多年生直立草本,高40-70cm。根茎粗壮。茎单生稀丛生,上部分枝,被开展的长粗毛,常有腺。下部叶密生,花期枯萎,叶片倒卵圆形至长圆形,基部渐狭;叶部叶长圆形或狭椭圆形,长3-6cm,宽0.5-1.2cm,先端钝或稍尖,下部稍狭,基部扩大成圆形抱茎的耳部,中部以上有浅齿或圆齿,或近全缘;上部叶小,线状披针形或长圆形,全部叶上面或两面被密糙毛,下部有腺且沿脉及边缘有长粗毛;侧脉3-4对国内外脉细。头状花序在茎和枝端排成圆锥伞房状或伞房状;花序梗长1-8cm,有线形苞叶;总苞半球状;总苞片3层,线状披针形,近革质,外民支上部有密腺,或杂有短糙毛,内层中脉有腺,边缘膜质,常撕裂,有紫色长尖头;舌状花约30个,舌片白色,长8-10mm;管状花长达5mm,裂片长1.5mm;花柱附片长0.5mm。冠毛1层,白色或稍红色,有糙毛。瘦果狭倒卵圆形,被疏短毛。花、果期4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草地或林缘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辛;性温
功能主治
发散风寒;止咳平喘。主风寒感冒;咳嗽;哮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
各家论述
《四川中草药》:有祛风散寒:止咳平喘、消炎的功能。用于感冒、哮喘、肺结核咳嗽、气管炎、蛇咬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蓑衣莲
别名
耳叶紫菀
来源
菊科蓑衣莲Aster auriculatus Franch.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性味
辛、麻,温。
功能主治
祛风散寒,止咳平喘。主治感冒,哮喘,肺结核咳嗽,慢性支气管炎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钮子药
- 雀
- 黑腺珍珠菜
- 厚壳树
- 盘石龟
- 甜瓜茎
- 苹
- 苹婆
- 白背叶(峨嵋山胡椒)
- 青桐翠木
- 龙眼
- 青皮树
- 铧头草
- 九眼独活
- 白豆蔻
- 单头紫菀
- 玉米
- 苍山冷杉
- 降真香
- 紫弹树
- 菟丝子
- 阿尔泰瑞香
- 蝶兰
- 石笔海胆
- 白兰花
- 桂叶素馨
- 豹皮樟
- 猴头菌
- 簝叶竹根
- 鲫鱼脑
- 亮光菜
- 光头稗子
- 打箭菊
- 刺楸
- 藤槐
- 小接骨丹
- 野牡丹根
- 海蚯蚓
- 金丝桃
- 柿花
- 长圆叶艾纳香
- 粗叶卷柏
- 树头菜
- 全叶山芹
- 皂角菌
- 小果野葡萄藤
- 马蹄金
- 白云花根
- 藤金合欢
- 假荔枝根
- 华东瘤足蕨
- 苦碟子
- 无患子中仁
- 木绣球茎
- 水皂角子
- 邪蒿
- 圆叶娃儿藤
- 四轮香
- 榆白皮
- 香叶树
- 楮皮间白汁
- 欧绵马
- 驴蹄草
- 光素馨
- 姜叶
- 阿氏蒿
- 阔叶麦冬
- 皱叶变豆菜
- 橘皮
- 山牛毛毡
- 鹄绒毛
- 南方露珠草
- 粗榧枝叶
- 百舌鸟
- 野草香
- 牛脾
- 大麦醋糟
- 锯齿王根
- 岭南杜鹃
- 翻天红
- 香皮树
- 南方六道木
- 獐耳细辛
- 野芫荽
- 海蕴
- 豆油
- 抚松乌头
- 千叶独活根
- 五香藤
- 翼首草
- 狗心
- 可爱花
- 博落回
- 昆明鸡血藤根
- 姜黄草
- 梓菌
- 华东木蓝
- 土连翘
- 梁王茶
- 龙须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