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清香藤
《中华本草》:华清香藤
拼音注音
Huá Qīnɡ Xiānɡ Ténɡ
别名
九龙藤、吊三角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木犀科植物华素馨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Jasminum sinense Hemsl.采收和储藏:全年或夏、秋季采收,除去泥土等杂质,切片或段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缠绕藤本,高1-8m。小枝褐色或紫色,密被锈色长柔毛。叶对生,三出复叶;叶柄长0.5-3.5cm;小叶片纸质,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先端钝、锐尖至渐尖,基部圆形或圆楔形,叶缘反卷,两面被锈色柔毛,下面脉上尤密;顶生小叶片较大,长3-12.5cm,宽2-8cm,小叶柄长0.8-3cm;侧生小叶片长1.5-7.5cm,宽0.8-5.4cm,小叶柄短,长1-6mm。聚伞花序常呈圆锥状排列,顶生或腋生,花多数,稍密集,稀单花腋生;花梗缺或具短梗,长1-5mm;花芳香;花萼被柔毛,裂片线形或尖三角形,长0.5-5mm,果时稍增大;花冠白色或淡黄色,高脚碟状,花冠管细长,长1.5-4cm,径1-1.5mm,裂片5枚,长圆形或披针形;花柱异长。果长圆形或近球形,长0.8-1.7cm,径6-10mm,呈黑色。花期6-10月,果期9月至翌车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灌丛或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藤茎呈类圆柱形,多扭曲成团,直径3-5mm,表面有柔毛;质稍硬,断面纤维性较强,黄白色,中央有黄棕色髓部。叶对生或脱落,小叶展平后呈长卵形,长3-12cm,宽2-8cm,先端钝或尖,基部圆形或楔形,叶缘反卷,两面有柔毛,侧脉3-6对;小叶柄长短不一。有时可见聚伞花序。气微香。味微苦、涩。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疮疡肿毒;金属及竹木刺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,鲜品加倍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花:味淡,性凉。有清热解毒、消炎的功能。用于疮疥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针叶火绒草
- 鹅绒藤
- 九翅豆蔻
- 金樱叶
- 老蛇头
- 蛤仔壳
- 海蛇
- 土羌活
- 刺瓜
- 石松子
- 独脚蟾蜍
- 水黄花
- 调羹树
- 虎尾轮
- 大金牛草
- 虫莲
- 光板猫叶草
- 蘽根
- 蛇尾草
- 仙百草
- 绿豆衣
- 黑皮跌打
- 猪肚
- 南方露珠草
- 李根
- 树救主
- 土良姜
- 木蓝
- 木半夏根
- 野绿麻
- 石榴叶
- 岭南铁角蕨
- 西伯利亚蓼
- 海蝰
- 野鸡草
- 黑虎耳草
- 桑耳
- 蛇百子
- 藕
- 蘡薁
- 小麦
- 对生耳蕨
- 豹骨
- 绢毛菊
- 桂皮紫萁
- 绒毛诃子
- 瘤孢地菇
- 华中瘤足蕨
- 大戟
- 虎耳还魂草
- 鸬鹚(鸬鹚)
- 泡桐树皮
- 鲨鱼胆
- 尖叶唐松草
- 罗布麻叶
- 苦竹茹
- 干饧糟
- 网脉橐吾
- 毛柄短肠蕨
- 雄黄兰
- 土燕窝
- 崖姜
- 兔肉
- 山蜘蛛
- 鹤骨
- 光决明
- 牡荆
- 羊须
- 竹鱼
- 观音茶
- 小果野葡萄
- 马草
- 白饭树
- 榆拟层孔菌
- 水龙胆草
- 中华短肠蕨
- 强威生草
- 白杨叶
- 灰钉
- 仰天钟
- 野席草根
- 光风轮菜
- 黄花蒿子
- 药老
- 美舌藻
- 肾萼金腰
- 红楠皮
- 酒饼婆
- 鲎胆
- 护耳草
- 白花菜子
- 红绿草
- 肖菝葜
- 小叶鹅掌柴
- 小狼毒
- 野素馨
- 黑葡萄液汁
- 环草
- 山樱桃
- 石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