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蝉草
《中华本草》:石蝉草
拼音注音
Shí Chán Cǎo
别名
火伤叶、胡椒草、石瓜子、三叶稔、散血丹、石马菜、豆瓣绿、散血胆、红豆瓣、豆瓣七。
英文名
Herb of Dindygulen Peperomia
出处
出自《广西药植名录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胡椒科植物石蝉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eperomia dindigulensis Miq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石蝉草 一年生肉质草本。高10-45cm。茎直立或基部葡匐状,粗3-4cm,分枝,被短柔毛,下部节上常生不定根。叶对生或3-4片轮生;叶柄长6-18cm,被毛;叶椭圆形、倒卵形菱形,下部有时近圆形,长2-4cm,宽1-2cm,先端圆或钝,稀短尖,基部渐狭或楔形,两面被短柔毛;叶脉5条,基出,最外1对细弱面短或有时不明显;膜质或薄质。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,单生或2-3丛生,长5-8cm,直径1.3-2mm;总状梗被疏柔毛,长5-15mm;花疏离;苞片圆形,盾状,有腺点,直径约0.8mm;雄蕊与苞片同着生于子房基部,花药长椭圆形,有短花丝;子房倒卵形,先端钝,柱头顶生,被柔毛。浆果球形,先端稍尖,直径0.5-0.7mm。花期4-7月及10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、溪边或林下石缝内、湿润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云南、广西、海南、贵州、广东、福建、台湾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茎肉质,圆柱形,弯曲,多分枝,长短不一;表面紫黑色,有纵皱纹及细小皮孔,具短茸毛,节上有时右见不定根。叶对生或3-4叶轮生,具短柄;叶片多卷缩,展平后呈菱状椭圆形或倒卵形,全缘,长1-3cm,宽0.5-1.5cm,先端钝圆,膜质,有腺点,叶脉5条,两面有细茸毛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
辛;凉
归经
肺;脾;肝;肾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化瘀散结;利水消肿。主肺热咳喘;麻疹;疮毒;癌肿;烧烫伤;跌打损伤;肾炎水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,鲜品加倍;或侵酒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或捣烂绞汁涂。
各家论述
1.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祛瘀散结,抗癌。治胃癌,食道癌,肝癌,乳腺癌,肺癌。2.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清热解毒,消肿散瘀,止痛利水。治跌打损伤,烫烧伤,痈肿疮疖,肾炎水肿,肺结核,哮喘,气管支气管炎,肺热咳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石蝉草
拼音注音
Shí Chán Cǎo
别名
火伤叶、胡椒草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散血胆、豆瓣七、散血丹、石马菜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,豆瓣绿、红豆瓣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。
出处
《广西药植名录》
来源
为胡椒科植物石蝉草的全草。
原形态
一年生肉质草本。茎直立或基部匍匐状,分枝,被短柔毛,高10~30厘米,下部几节常生不定根。叶对生或3~4片轮生,膜质,有腺点,菱状椭圆形或倒卵形,长2~4厘米,宽1~2厘米,顶端圆或钝,基部阔楔形或圆形,全缘,两面被短柔毛;叶柄长0.5~1.5厘米,被毛。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,单条或2~3条聚生,长2~10厘米,无毛;花小,两性,疏生于肉质花序轴上;总花梗被毛,长0.5~1.5厘米;苞片近圆形,有腺点,盾状;雄蕊2枚,有短花丝;子房倒卵形,柱头近顶生,被毛。浆果球形,直径不足0.5毫米,顶端稍尖。花期4~7月及10~12月。
生境分布
常生于山谷、溪边或林下石缝内。分布云南、广西、广东、福建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
辛,凉。
①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辛淡,平。"
②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"性凉,味淡。"
功能主治
①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祛瘀散结,抗癌。治胃癌,食道癌,肝癌,乳腺癌,肺癌。"
②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"清热解毒,消肿散瘀,止痛利水。治跌打损伤,烫烧伤,痈肿疮疖,肾炎水肿,肺结核,哮喘,气管支气管炎,肺热咳嗽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;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治气管支气管炎,肺热咳嗽:散血丹、石仙桃、白芨,水煎服。(《云南恩茅中草药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石蛇
- 石防风
- 福寿草
- 天生草
- 紫花芥
- 射鸡尾
- 莼菜
- 藤五加
- 羊角参
- 小花花椒
- 黑升麻
- 鹤虱风
- 黄独零余子
- 桑螵蛸
- 石见穿
- 杉皮
- 石莼
- 睡菜
- 盐麸叶
- 石楠
- 猬心肝
- 波罗蜜
- 柿漆
- 木蜡树根
- 大避债蛾
- 鹊豆
- 千里光
- 石帆
- 青果
- 虫牙药
- 茳芒决明
- 地钱
- 雷丸
- 石芥菜
- 地膏药
- 石灰
- 大花卫矛果
- 娃儿藤
- 见风消
- 白云瓜花
- 柏脂
- 苡芭菊
- 对叶林根
- 八角乌
- 狗齿
- 关白附
- 山大颜
- 树救主
- 石芫茜
- 牛耳草
- 水飞蓟
- 蛏
- 打箭菊
- 贴骨散
- 牛抄藤
- 鹰不泊
- 灵砂
- 虱草花
- 阔叶赤车使者
- 水黾
- 山油柑叶
- 黍根
- 酥油
- 鳝鱼皮
- 水蓼根
- 三匹叶
- 山胡椒
- 蛇迷草
- 鼠标蛇
- 屎咕咕
- 三七草
- 蜀漆
- 使君子根
- 鳝鱼骨
- 慈竹花
- 三七叶
- 水鸡油
- 蜀葵子
- 蜀葵根
- 蜀葵花
- 三丫苦叶
- 蜀五加
- 生瓜
- 山羊肝
- 鸨油
- 鲨鱼骨
- 鼠胆
- 沙拐枣
- 水虾草
- 水虾草根
- 蛇婆子
- 水马桑
- 鼠
- 三叉苦
- 鼠矢枣
- 沙斑鸡
- 蛇藤
- 锁阳
- 酸枣仁
- 合欢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