肾炎草
《中华本草》:肾炎草
拼音注音
Shèn Yán Cǎo
别名
杏叶兔耳风、争叶子、马蹄草
英文名
all-grass of Obovateleaf Ainsliaea
出处
出自《云南思茅地区中草药选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倒卵叶兔耳风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insliaea latifolia (D.Don)Sch.-Bip.var.obouata (Franch.) Griers .et Lauener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倒卵叶兔耳风 一年生草本,高50-80cm。叶基生,倒卵状椭圆形,长6-10cm,宽2-4cm,边缘有锯齿,基部下延,两面被灰黄色绒毛。头状花序排成穗状,有管状的两性花3-4朵;总苞圆柱形,苞片硬,极不相等;花托秃裸。瘦果有线条。种子翅状冠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草地、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。
性味
味微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;利湿;止咳;解毒。主急;慢性肾火;肾孟肾炎;膀胱炎;支气管炎;痢疾;刀枪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。外用:适量,感想末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肾炎草
拼音注音
Shèn Yán Cǎo
别名
杏叶兔耳风
出处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倒卵叶兔耳风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切碎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高50~80厘米。叶根生,倒卵状椭圆形,长6~40厘米,宽2~4厘米,边缘有锯齿,基部下延,两面被灰黄色绒毛。头状花序排成穗状,有管状的两性花3~4朵;总苞圆柱形,苞片硬,极不相等;花托秃裸。瘦果有线条。种子有翅状冠毛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草地、路旁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性味
微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消炎利尿,清热解毒。治急、慢性肾炎、肾盂炎、尿路感染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八宝茶
- 苏黄耆
- 算盘子根
- 宽筋藤
- 石香葇
- 碎米蕨
- 山白果根
- 八哥
- 白千层叶
- 神香草
- 苏铁蕨
- 白蘑
- 粟米泔汁
- 白叶火草
- 水豆瓣
- 白侧耳
- 碎米荠
- 白僵蚕
- 寒莓根
- 砂茴香
- 水鬼蕉叶
- 沙枣胶
- 匐地风毛菊
- 羊不食
- 白冷草
- 丽江青木香
- 甜果藤
- 狮子尾
- 白婆婆纳
- 蛇含
- 胜红蓟
- 白子菜
- 白云瓜梗
- 三叶委陵菜根
- 斑唇马先蒿
- 铁脚草
- 三匹箭
- 水银
- 三升米
- 白千层皮
- 孔雀草
- 白叶不翻
- 三叉凤尾蕨
- 算盘子叶
- 算盘子
- 卡密
- 疏叶当归
- 水马齿苋
- 深红龙胆
- 土百部
- 大马哈鱼
- 不灰木
- 珊瑚草
- 槟榔
- 喜树果
- 大青叶
- 天文草
- 深山酢浆草
- 可爱复叶耳蕨
- 宽叶杜香
- 苏合香
- 舌状蜈蚣藻
- 猫肉
- 椰根
- 深山不出头
- 舒筋草
- 白云瓜皮
- 白暨豚
- 刺三甲
- 小粉
- 深山黄堇
- 山槟榔
- 莎草蕨
- 红蒿枝
- 扭子菜
- 水甘草
- 苦刺
- 大肺经草
- 瘦风轮
- 五龙皮
- 舒戛千里光
- 薯良
- 水毛花
- 竹节人参叶
- 大扁竹兰
- 糖橘红
- 僵蚕
- 鹿筋
- 猴楠
- 山苏子根
- 鸟不企叶
- 雉
- 水飞蓟
- 苜蓿根
- 榧根皮
- 硬质早熟禾
- 赛金刚
- 兔耳草
- 大叶骨牌草
- 海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