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土藁本
《中华本草》:苏土藁本
拼音注音
Sū Tǔ Gǎo Běn
别名
山藁本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泽芹的地上部分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ium suaue Walter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60-120cm。全株光滑无毛,有成束的纹锤状根和须根。茎有纵条纹,通常在近基部的节上生根。叶片轮廓长圆形至卵形,长6-25cm,宽7-10cm,一回羽状分裂,有羽片3-9对,羽片疏离,披针形至线形,长1-4cm,宽3-15mm,基部圆楔形,先端尖,边有细锯齿和为且锯齿;上部的茎生叶较小。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,花序梗粗壮,长3-10cm;总苞片6-10,披针形或线形,全缘或有缺刻,反折;伞辐10-20,长1.5-3cm;小总苞片线状披针形,长1-3mm;花白色;萼齿细小;花柱基短圆锥形。双悬果卵形,长2-3mm,分生果果棱肥厚,近去状,每棱槽内有油管1-3,合生面有油管2-6。花期8-9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沼泽、湿草甸子、溪边、水边较潮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及华东各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茎呈圆柱形,长60-100cm,直径0.3-1.5cm;节明显。表面绿色可棕绿色,有多数纵直纹理及纵脊;质脆,易折断,断面平坦,白色或黄白色;皮部薄,木部狭,髓部大,其间均布满小孔,上部茎中间为大形空洞。叶一回羽状分裂,叶片大多脱落,残留的小叶片呈披针形,叶缘有锯齿;叶柄呈管状,基部成鞘状包茎。手搓叶片,有清香气,味淡。[br]以茎粗,色绿,香气浓者为佳。[br]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,扁平,切向延长;角隅处有厚角组织。皮层较宽,散有气隙和分泌道,分泌道直径33-67μm,由7-10个分泌细胞组成。形成层可见。韧皮部为无限外韧型;维管束排列成环,柱鞘纤维环状包围。髓部大,主为薄壁细胞及气隙,并有不量分泌道散在;气隙直径33-100μm有的髓部呈空洞状。
化学成分
含呋喃香豆精成分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鉴别
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1g,置试管中,加乙醇10ml,置水浴上加热提取5min,放冷,滤过。取滤液2ml,加3%碳酸钠溶液2ml,于水浴中煮沸3-4min,放冷,加入重氮化试剂2ml,底层溶液显紫红色。(检查香豆精)
归经
归肺;肝经
功能主治
祛风止痛;降压。主感冒;头痛;高血压病;头晕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五味子叶
- 荠苎
- (鱼彭)鱼鳃
- 白粉蕨
- 三对节
- 白脚威灵
- 变叶美登木
- 白胶香
- 千叶独活
- 变叶榕
- 薯莨
- 白毛委陵菜
- 扁樱桃
- 山五味子
- 鹬肉
- 四楞蒿
- 獾骨
- 杜鹃花果实
- 鸭肪
- 青蒿根
- 鸭脚艾
- 雀梅藤叶
- 青礞石
- 旱冬瓜
- 驳骨丹
- 青兰
- 挖耳草根
- 麝香草
- 鼠肾
- 雀舌豆
- 酸藤木
- 水鸡油
- 蛇根草
- 赛葵
- 水边指甲花
- 红娘子
- 鹰头
- 水葫芦
- 散血飞
- 鱼鳞甲
- 菘子
- 青酒缸根
- 三七花
- 山麦冬
- 金丝刷
- 土黄芩
- 水葫芦七
- 菘菜
- 峨眉蕨贯众
- 五瓣寄生
- 青骨藤
- 炸腰果
- 藏青果
- 刺血红
- 首乌藤
- 水虱草
- 波罗蜜
- 鳖肉
- 雀麦米
- 桃茎白皮
- 苦芦骨
- 菠菜
- 蛇婆
- 蒒实
- 韶子
- 水金凤茎叶
- 石龙刍根
- 雅红隆
- 水虾子草
- 星宿菜
- 水麻叶
- 水葫芦根
- 斑鸠木
- 黄大豆
- 八仙花
- 翼首草
- 硕苞蔷薇
- 棒棒木
- 块茎糙苏
- 豆腐浆
- 沙拐枣
- 刺楸茎
- 砂漏芦根
- 碎密花
- 苏铁花
- 生瓜
- 燕窝
- 三匹叶
- 水菖蒲
- 石龙子
- 漏篮子
- 通花根
- 土百部
- 素兴花
- 斑蝥
- 沙叶铁线莲
- 酪
- 蒴莲
- 穇穗莎草
- 斑茅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