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土藁本
《中华本草》:苏土藁本
拼音注音
Sū Tǔ Gǎo Běn
别名
山藁本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泽芹的地上部分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ium suaue Walter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60-120cm。全株光滑无毛,有成束的纹锤状根和须根。茎有纵条纹,通常在近基部的节上生根。叶片轮廓长圆形至卵形,长6-25cm,宽7-10cm,一回羽状分裂,有羽片3-9对,羽片疏离,披针形至线形,长1-4cm,宽3-15mm,基部圆楔形,先端尖,边有细锯齿和为且锯齿;上部的茎生叶较小。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,花序梗粗壮,长3-10cm;总苞片6-10,披针形或线形,全缘或有缺刻,反折;伞辐10-20,长1.5-3cm;小总苞片线状披针形,长1-3mm;花白色;萼齿细小;花柱基短圆锥形。双悬果卵形,长2-3mm,分生果果棱肥厚,近去状,每棱槽内有油管1-3,合生面有油管2-6。花期8-9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沼泽、湿草甸子、溪边、水边较潮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及华东各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茎呈圆柱形,长60-100cm,直径0.3-1.5cm;节明显。表面绿色可棕绿色,有多数纵直纹理及纵脊;质脆,易折断,断面平坦,白色或黄白色;皮部薄,木部狭,髓部大,其间均布满小孔,上部茎中间为大形空洞。叶一回羽状分裂,叶片大多脱落,残留的小叶片呈披针形,叶缘有锯齿;叶柄呈管状,基部成鞘状包茎。手搓叶片,有清香气,味淡。[br]以茎粗,色绿,香气浓者为佳。[br]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,扁平,切向延长;角隅处有厚角组织。皮层较宽,散有气隙和分泌道,分泌道直径33-67μm,由7-10个分泌细胞组成。形成层可见。韧皮部为无限外韧型;维管束排列成环,柱鞘纤维环状包围。髓部大,主为薄壁细胞及气隙,并有不量分泌道散在;气隙直径33-100μm有的髓部呈空洞状。
化学成分
含呋喃香豆精成分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鉴别
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1g,置试管中,加乙醇10ml,置水浴上加热提取5min,放冷,滤过。取滤液2ml,加3%碳酸钠溶液2ml,于水浴中煮沸3-4min,放冷,加入重氮化试剂2ml,底层溶液显紫红色。(检查香豆精)
归经
归肺;肝经
功能主治
祛风止痛;降压。主感冒;头痛;高血压病;头晕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舒戛千里光
- 薯良
- 绢毛菊
- 庵闾
- 野山芝麻
- 蜥蜴
- 将军树
- 牡荆子
- 贴骨散
- 水锦树
- 铅丹
- 猪肚子
- 大金发藓
- 穿鱼藤
- 龙齿
- 苦白蜡
- 黄海葵
- 松木皮
- 大红袍
- 蓼大青叶
- 野牡丹
- 榛子花
- 哉果
- 直杆蓝桉叶
- 止咳菊
- 珠芽蓼
- 竹(鼠留)子牙
- 苦菜根
- 珠子参
- 竹叶艾
- 泽兰
- 博落回
- 可爱花
- 中华蹄盖蕨
- 啄木鸟
- 樟木子
- 沼生柳叶菜
- 香胶木叶
- 珠果黄紫堇
- 樟脑
- 金鱼草
- 驴蹄草
- 牛角腮
- 苦茶叶
- 山白果
- 铁马鞭
- 使君子叶
- 刷把草
- 海州常山
- 苏铁根
- 流苏子根
- 光叶石楠
- 丝瓜叶
- 四大天王
- 天青地白
- 苦苣根
- 大木通
- 石头菜
- 象骨
- 穬麦蘖
- 雀梅藤叶
- 蛇不见
- 华东木蓝
- 雀榕叶
- 对叉疔药
- 阔叶假参
- 地精草
- 柠檬皮
- 诃子核
- 土马鬃
- 渐尖毛蕨
- 大树跌打
- 青海防风
- 牛髓
- 隔山撬
- 苍山冷杉
- 鳕鱼骨
- 榕树果
- 菩提树花
- 假连翘
- 鸡枞
- 青蟹
- 打箭菊
- 铁灯台
- 亮光菜
- 轮叶铃子香
- 红娘子
- 东北桤木
- 蓖麻根
- 石蕊
- 黄毛耳草
- 荜澄茄
- 蠵龟筒
- 红川乌
- 柳杉
- 猪笼草
- 七叶莲
- 鹈鹕脂油
- 铅灰
- 龙牙楤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