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天蜈蚣
《*辞典》:飞天蜈蚣
拼音注音
Fēi Tiān Wú Gōnɡ
别名
蜈蚣草、神仙对坐草、石上蜈蚣、落地蜈蚣、百足草(《陆川本草》),铁斑鸠、巴岩姜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
出处
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为天南星科植物细叶藤桔的茎叶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藤本。茎借气根攀援于石上或树上,枝条直立,节上生根。叶2列,互生;长披针形,长10~15厘米,宽1.3~1.7厘米,先端长尖,在叶顶部1/4处有结节,全缘;革质;叶柄扩大抱茎。肉穗花序顶生或腋生;花序柄长7~12厘米;下有叶状苞片3~5枚,长5厘米,宽1厘米;佛焰苞小,外反,长约3厘米;花两性;花被6裂;雄蕊6;子房3室。浆果红色。
生境分布
生于深山石壁、古树、墙壁等阴湿地带。分布我国西南至东南部。
性味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辛,温。"
功能主治
消肿止痛。治跌打损伤,痈肿疮毒,眼生翳膜。
①《陆川本草》:"消肿,止痛。治跌打,疮痈。"
②《贵州民间药》:"接骨,止痛。治痨伤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泡酒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痨伤或跌损疼痛:铁斑鸠五钱。泡酒服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②治骨折:铁斑鸠捣烂,用酒炒热,包扎患处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③治眼上(翳)膜:飞天蜈蚣、钱凿草等分。双料酒少许共捣烂,用白布袋盛药,放于病眼周围,日十余次。(《陆川本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防风草
- 飞燕草
- 鸡毛狗
- 竹叶
- 药用小阴地蕨
- 狗毛草
- 五裂槭
- 荭草花
- 金剪刀草
- 白勒
- 石床
- 阔叶赤车使者
- 野木鱼
- 芸香草
- 羽裂星蕨
- 樟
- 枇杷叶
- 邪蒿
- 鸭公藤
- 水金凤茎叶
- 马蔺
- 蝲蛄石
- 荠苎
- 鹰嘴爪
- 龙舌兰
- 月见草油
- 点头菊
- 合萌
- 梧桐
- 墙草
- 偏翅唐松草
- 黄花香薷
- 饱饭花
- 天浆壳
- 紫荆木
- 山大黄(华北大黄)
- 虎石头
- 水栀根
- 石龙刍
- 长松
- 翡翠
- 白花柴
- 血满草
- 砖子苗
- 赤楠根
- 曲枝假蓝
- 蔊菜
- 泡桐叶
- 高山大黄
- 薅田藨
- 叶子花
- 石菖蒲花
- 大四块瓦
- 多花景天三七
- 松树梢
- 黄水芋草
- 华山矾
- 腊梅
- 牛肉
- 马耳草
- 青鱼枕
- 斑鸠
- 山漆树
- 长萼猪屎豆
- 金钱橘饼
- 黄花参
- 葫芦叶
- 玉米轴
- 刺南蛇藤
- 金腰箭
- 猬心肝
- 早谷藨
- 醋栗
- 功劳叶
- 紫花苣苔
- 刻裂紫堇
- 榛子花
- 盐麸叶
- 五加果
- 石苁蓉
- 栉叶蒿
- 土碎补
- 枇杷芋
- 黄海葵
- 菠菜
- 全叶马兰
- 鸦跖花
- 饭团根
- 长梗排草
- 甘露子
- 半蒴苣苔
- 功劳根
- 乌苏里瓦韦
- 白残花
- 风车藤
- 花唐松草
- 鸡大腿
- 虎肉
- 曲花紫堇
- 饭包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