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天蠄蟧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飞天蠄蟧
拼音注音
Fēi Tiān Qín Liáo
别名
桫椤、刺桫椤、山蠄蟧、山棕、龙骨风、树蕨、大贯众
来源
为桫椤科桫椤属植物桫椤Cyathea spinulosa Wall.,以主干入药。全年可采,削去主干的坚硬外皮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树形蕨类,高3~8米,棕榈状,幼苗似金毛狗脊。主干直立,高1~3米,粗壮,深褐色或浅黑色,外面坚硬,有老叶脱落留下的痕迹;药材断面近圆形,沿边缘有一圈形似新月形的维管束。叶簇生于干顶;叶柄及叶轴密被棘刺;叶片巨大,长1~3米,三回羽裂,羽片矩圆形,长30~50厘米,中部宽13~20厘米,羽轴下面无毛(下部有疏刺),上面连同小羽轴疏生棕色卷曲有节的毛,小羽轴和主脉下面有略呈泡状的鳞片,沿汁脉下面有疏短毛,小羽片羽裂几达小羽轴;裂片披针形,短尖头,有疏锯齿,细脉均为2叉。孢子囊群生于小脉分叉点上凸起的囊拖上,囊群盖近圆球形,膜质,下位,初时向上包被囊群,成熟时裂开,压于囊群下或几消失。
生境分布
多生于山谷、溪边及林下潮湿地。分布于台湾、广西、广东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省区。
性味
微苦,平。
功能主治
祛风利湿,活血祛瘀,清热止咳。用于风湿关节痛,跌打损伤,慢性支气管炎,肺热咳嗽,肾炎水肿,预防流行性感冒;茎内汁液外搽治癣症。
用法用量
3~5钱;外用茎内汁液搽患处。
制剂
飞桃冲剂:取飞天蠄蟧1两,五指毛桃1.5两,胡颓子叶5钱,山白芷(羊耳菊)3钱,鱼腥草8钱,加水煮沸4小时,过滤,滤液浓缩成浸膏状;加乙醇使含醇量达80%,静置过夜,过滤,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浸膏状,加淀粉,制成颗粒,60℃烘干,过筛,分装,每包6克。
复方
慢性气管炎:飞桃冲剂,每次3克,每日2次,20天为一个疗程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飞天蠄蟧
拼音注音
Fēi Tiān Qín Liáo
别名
龙骨风、大贯众(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),山蠄蟧(广东)。
出处
《岭南采药录》
来源
为桫椤科植物桫椤的茎干。全年可采。削去坚硬的外皮。
原形态
桫椤,又名:树蕨。
大型蕨类,主干高达2~6米,深褐色或浅黑色,外皮坚硬,有老叶脱落后留下的痕迹。叶丛生于主干顶端;叶柄和叶轴粗壮,深棕色,有密刺;叶片巨大,纸质,长1~3米,3回羽状分裂,羽片长矩圆形,先端长渐尖,长30~50厘米,中部宽13~20厘米,羽轴下面无毛,但下部有疏刺,上面连同小羽轴疏生棕色卷曲有节的毛,小羽轴和主脉下面有略呈泡状的鳞片;小羽片羽裂几达小羽轴,裂片披针形,短尖头,有疏锯齿。叶脉分叉。孢子囊群生子小脉分叉点上凸起的囊托,上,囊群盖近圆球形,腆质,初时向上包被囊群,成熟时裂开。
生境分布
生长于溪边、林下或草丛中。分布于贵州、四川、广西、广东、台湾。主产广东、广西。
形状
干燥的主干呈圆柱形,直径约12厘米,表面棕色,全体有排列较整齐的叶柄痕;每一叶柄痕近圆形,直径约3~4厘米,下方有凹陷,边缘有多数排列紧密的叶迹维管束,中间亦有叶迹维管束散在。断面中空,周围的维管束排成折叠状,形成隆起的脊和纵沟。质坚硬。
化学成分
根含生物碱、黄酮甙、酚类、氨基酸、有机酸、糖类。
性味
苦涩,凉。
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:"苦湿,平,有小毒。"
功能主治
清肺胃热,祛风除湿。治流感,肺热咳喘,吐血,风火牙痛,风湿关节痛,腰痛。
①《岭南采药录》:"治哮喘咳嗽,内伤吐血,骨痛,腹痛,风火牙痛,小肠气痛。"
②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:"驱风湿,强筋骨。治风湿性关节痛,跌打损伤;并可预防流感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炖肉。外用:煎水洗或取鲜汁擦患部。
复方
①治哮喘咳嗽:飞天蠄蟧、陈皮、猪肉煎汤服。
②治内伤吐血:飞天蠄蟧、猪精肉,煎汤服。
③治骨痛,腹痛,风火牙痛:飞天蠄蟧,水煎冲酒服。
④治小肠气痛:飞天蠄蟧、猪小肚,煎汤服。(①方以下出《岭南采药录》)
⑤治肾虚腰痛:龙骨风、杜仲藤、续断、红牛膝、五指牛奶、淫羊藿、巴戟,煎服及外洗。(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)
⑥治癣症:龙骨风鲜品乳汁,擦患部。(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雪参
- 桃南瓜
- 地羊鹊
- 百解马兜铃
- 衣鱼
- 珊瑚草
- 大叶井口边草
- 雄鸡口涎
- 药用小阴地蕨
- 芋梗
- 香加皮
- 鼠标蛇
- 百花锦蛇
- 榕树胶汁
- 百解藤
- 盐麸叶
- 贝齿
- 蝴蝶花
- 刺柄莲座蕨
- 百味参
- 鲥鱼
- 飞来鹤
- 红葱
- 鳗鲡鱼膏
- 百里香
- 短萼蜂斗草
- 蝙蝠葛根
- 粗叶卷柏
- 白酒草
- 白萆薢
- 薄叶黄芩
- 黄麻灰
- 椬梧
- 皮袋香
- 白贝
- 家白蚁
- 由跋
- 黄水芋
- 杨翠木
- 白苏梗
- 百两金叶
- 篦子草
- 金雀根
- 碧桃干
- 百里香叶杜鹃
- 大酸浆草
- 三对叶丹参
- 百步还阳丹
- 大独脚金
- 银花子
- 白杜鹃花
- 半截叶
- 半支莲
- 波棱瓜子
- 冰凉花
- 鸭公藤
- 白猪栗
- 半枝莲
- 斑竹根
- 波斯菊
- 波罗蜜树液
- 黑风藤
- 白珠树
- 白石花
- 野茶子
- 鳝鱼皮
- 迎春花根
- 野芋叶
- 野芋实
- 柏树根
- 萹蓄
- 雁肉
- 雨久花
- 半夏
- 半边莲
- 杭州荠薴
- 布渣叶
- 扁担杆
- 白花蛇
- 野鸦椿根
- 冰片
- 白背三七茎叶
- 巴豆油
- 白苋
- 斑茅
- 斑茅花
- 蝙蝠
- 斯里兰卡肉桂
- 阳起石
- 白带草
- 半夏曲
- 半柱花
- 柿子
- 壁钱
- 凤眼草
- 鬼羽箭
- 橘
- 刺萆薢
- 虾
- 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