骆驼脂
《中华本草》:骆驼脂
拼音注音
Luò Tuo Zhī
别名
驼脂、驼峰、峰子油
英文名
Camel fat
出处
出自《日华子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驼科动物双峰驼肉峰内的胶汁脂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melus bactrianus ferus Przewalski[Camelus bactrianus Linnaeus]
原形态
双峰驼,为大型偶蹄类之一,体重可达500kg。比马高大,颈长弯曲如鹅颈,头较小,耳短小。鼻能开闭。颈有毛,背有双峰如鞍,上唇中裂如兔唇,下唇较长。四肢细长,足大有盘。尾短。胼胝体全身区7块,其中胸部1块,前肢4块,后肢2块。里生驼,肉峰较小,毛短,掌狭。体被细密软的绒毛即驼绒,一般为沙黄褐棕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野驼栖息于荒漠的沙漠地带。耐寒暑饥渴,以灌丛和半灌丛的盐碱植物为食。常季节性适徙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新疆东南部、甘肃、青海、内蒙古。
化学成分
双峰驼脂肪含饱和脂肪酰甘油(二棕榈酰-硬脂酰甘油、一棕榈酰二硬脂酰甘油)20.9%,一不饱和二饱和脂肪酰甘油(十六碳烯酰棕榈酰硬脂酰甘油、沿酰棕榈酰硬脂酰甘油、油酰二棕榈酰甘油)61.6%,二不饱和一饱和脂肪酰甘油(十六碳烯酰油棕榈酰甘油、二油酰一棕榈酰甘油、二油酰一硬脂酰甘油)17.5%,尚含 肉豆蔻酸(myristic acid),亚麻酸(linolenic acid),亚油酸(linoleic acid),花生酸(arachidic acid)等。峰脂肪的熔点50℃,折射率1.4569,皂化价193.5。尚含微量的磷脂(phosphoslipid)。
性味
味甘;性温
归经
心;肝经
功能主治
补虚润燥;祛风活血;消肿解毒。主体虚劳乏;肌肤不仁皮肤瘙痒;筋肉挛急;疮疡肿毒;痔漏
用法用量
内服:温酒调,每次6-12g。外用:知量,涂敷。
复方
治老人风热烦毒,顽痹不仁,五缓六急:野驼脂五两,炼之为上,温酒五合下半匙已上脂,调令消,空心顿服之,日二服。(《寿亲养老新书》驼脂酒)
各家论述
1.《日华子本草》:疗一切风疾,顽痹,皮肤急,及恶疮肿毒漏烂,并和药敷之。野者弥良。2.《开宝本草》:筋皮挛缩,踠损筋骨,火炙摩之,取热气入肉。和米粉作煎饼食之,疗痔。3.《饮膳正要》:治虚劳风有冷积者,用葡萄酒温调峰子油服之,好酒亦可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骆驼脂
拼音注音
Luò Tuo Zhī
别名
驼脂(《丹房鉴源》),驼峰、峰子油(《饮膳正要》)。
出处
《日华子本草》
来源
为驼科动物双蜂驼肉峰内的胶汁脂肪。
原形态
双峰驼,又名:橐驼(《山海经》),骆驼(《本经》),馲驼(《广志》)。
躯体较大,体高2米左右。头较小,耳短小。鼻能开闭。上唇中央分裂如兔唇,下唇较长。颈长,弯曲如鹅颈,有鬣毛。背部有2个肉峰。四肢细长,足大如盘,尾较短。胼胝体,胸部1个,前肢2对,后肢1对,共七块,雄性生殖器官弯转向后。全身被以绒毛,细密而柔软,鬣毛及前臂、峰上的毛较长。毛色多为棕褐色。野生的驼,肉峰矮小,毛短,四肢较长,掌狭。
野驼栖于荒漠中的灌丛地带,常季节性迁移,胆怯而机警,嗅觉敏锐,常结成5~10小群。以灌丛和半灌丛的盐碱植物为主要食物。
生境分布
野驼数量现在很少,新疆、青海、甘肃、内蒙古有分布。家驼在华北、西北、内蒙古等地都有饲养。
性味
甘,温。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温。"
②《开宝本革》:"无毒。"
③《品汇精要》:"味甘,性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润燥,祛风,活血,消肿。治风疾,顽痹不仁,筋肉挛急;疮疡,肿毒;折伤。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疗一切风疾,顽痹,皮肤急,及恶疮肿毒漏烂,并和药敷之。野者弥良。"
②《开宝本草》:"筋皮挛缩,腕损筋骨,火炙摩之,取热气入肉。和米粉作煎讲食之,疗痔。"
③《饮膳正要》:"治虚劳风有冷积者,用葡萄酒温调蜂子油服之,好酒亦可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温酒调。外用:涂敷。
复方
治老人风热烦毒,顽痹不仁,五缓六急:野驼脂五两,炼之为上,温酒五合下半匙已上脂,调令消,空心顿服之,日二服。(《寿亲养老新书》驼脂酒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叶白花灯笼
- 毛赤车
- 月光花
- 绿豆粉
- 散血飞
- 翼枝榆
- 狼肉
- 牛奶柴
- 无花果
- 卷边桩菇
- 油桐
- 肉半边莲
- 显子草
- 昆明水金凤
- 跳八丈
- 尖嘴林檎果
- 侧耳
- 宽叶紫萁苗
- 淡竹根
- 倒地铃
- 岩败酱
- 牛嗓管树
- 优若藜
- 剑皮树菌
- 小儿腹痛草
- 土密树
- 滇高良姜
- 东风螺壳
- 甜瓜茎
- 小麦麸
- 叶上果根
- 栾华
- 白鬼笔
- 化香树
- 橡实
- 阴阳枫
- 山慈姑叶
- 黑参
- 西南卫矛
- 痰药
- 鸡爪槭
- 金腰
- 三股筋
- 月季花叶
- 小巢菜
- 大黄
- 山韭菜
- 漏芦
- 野苋子
- 水贯众
- 万年青叶
- 菊花苗
- 黄紫堇
- 金樱花
- 叶下红
- 棉花子
- 万年松
- 白透骨消
- 湖瓜草
- 垂穗荛花
- 山大颜
- 黄花稔
- 小白绵参
- 乌榄仁
- 冠唇花
- 华中五味子
- 棱叶韭
- 稗根苗
- 象皮
- 酒饼叶根
- 锯叶竹节树
- 黍茎
- 藤黄连
- 盒子草
- 宽筋藤
- 萝藦子
- 倒赤伞
- 牡狗阴茎
- 番石榴叶
- 油散木
- 椰子壳
- 羊哀
- 云朴
- 橙子核
- 乌木屑
- 金丝草
- 蓝锭果
- 杨梅核仁
- 黄皮叶
- 苦瓜
- 木鳖子
- 叶上花
- 小槐花
- 海鲶
- 华风车子根
- 滇车前
- 辛夷
- 大叶拿身草
- 卵叶蜘蛛抱蛋
- 辣椒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