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血草
《中华本草》:鼻血草
拼音注音
Bí Xiě Cǎo
别名
土荆芥、红活美、小薄荷
英文名
Axillary Balm, Herb of Axillary Balm
出处
出自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滇荆芥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lissa axillaris (Benth.) Bakh. F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全草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0.6-1m,被短柔毛。具地下茎。茎四棱形,具分枝。叶对生,叶柄长2-25mm,密被短柔毛;叶片卵形,长1.2-6cm,宽9-30mm,先端急尖或短渐尖,基部圆形、钝或近心形,边缘具锯齿状圆齿,上面疏被短柔毛,下面靠近中脉两侧带紫色或伞部紫色,近无毛或仅沿脉被短柔毛。轮伞花序少花或多花,腋生;苞片小,具缘毛;花萼钟形,长6-8mm,外面被具节长柔毛,内面无毛、上唇3齿,齿短,下唇与上唇近等长,2齿,齿披针形;花冠白色或淡红色,长约1cm,外被短柔毛,内面无毛,上唇先端微缺,下唇3裂,中裂片较大;雄蕊4,前对较长,内蒙,花药2室;子房4裂,花柱略长于雄蕊,柱头2裂;花盘4裂。小坚果卵圆形。花期6-11月,果期7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2800m的山地、山坡、谷地或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江西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及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涩;性平
功能主治
凉血止血;清热解毒。主吐血;鼻衄;崩漏;带下;麻风;皮肤瘙痒;疥疮;蛇虫咬伤;口臭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或煎水洗;或捣绒塞鼻。
各家论述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清热,解毒。治风湿麻木,大麻风,吐血,鼻出血,皮肤瘙痒,疮疹,癞症,崩带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鼻血草
拼音注音
Bí Xiě Cǎo
别名
红活美、滇荆芥、土荆芥
来源
唇形科滇荆芥属植物蜜蜂花Melissa axillaris (Benth.) Bakh. f. [M. parviflora Benth. non. Salisb.],以全草入药。夏秋采收,晒干。
性味
苦、涩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用于吐血,鼻出血,麻风,皮肤瘙痒,疥疮。
用法用量
1~2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鼻血草
拼音注音
Bí Xiě Cǎo
别名
红活美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
出处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唇形科植物滇荆芥的全草。夏、秋季采,晒干。
原形态
滇荆芥,又名:蜜蜂花。
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,高30~50厘米,全体被柔毛。茎直立,四方形,略带紫色。单叶对生;叶片纸质;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2~4.5厘米,边缘有钝锯齿。轮伞花序或总状花序,腋生,具花3~5朵,白色或淡黄色;苞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;萼长钟形,萼管狭,2唇形,上唇3齿,下唇2齿,较上唇的齿狭而尖;花冠弯曲,2唇形,上唇直立,凹入,下唇扩展,3裂,内面疏生白毛;雄蕊4;花柱短,2裂。小坚果广卵形,平滑。花期6~7月。果期8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低山区的山坡向阳处草丛中。分布我国西南部至东部。
化学成分
Melissa属植物的叶含鞣质约5%,又含挥发油。
性味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性微温,味涩苦。"
功能主治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清热,解毒。治风湿麻木,大麻风,吐血,鼻出血,皮肤瘙痒,疮疹,癫症,崩带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梅核仁
- 八月札
- 叉分蓼
- 白茎鸦葱
- 摇钱树
- 衣鱼
- 雪上一枝蒿
- 白鱼尾
- 蛇鲻
- 薜荔汁
- 白薇
- 黄蜀葵
- 四角蒲桃
- 败酱
- 红对节子
- 牛尾菜
- 黄麻灰
- 兔儿风
- 樱桃枝
- 倒提壶
- 百药煎
- 香叶树
- 飞天蠄蟧
- 雪参
- 桃南瓜
- 地羊鹊
- 百解马兜铃
- 珊瑚草
- 大叶井口边草
- 雄鸡口涎
- 药用小阴地蕨
- 芋梗
- 香加皮
- 鼠标蛇
- 百花锦蛇
- 榕树胶汁
- 百解藤
- 盐麸叶
- 贝齿
- 蝴蝶花
- 刺柄莲座蕨
- 百味参
- 鲥鱼
- 飞来鹤
- 红葱
- 鳗鲡鱼膏
- 百里香
- 短萼蜂斗草
- 蝙蝠葛根
- 粗叶卷柏
- 白酒草
- 白萆薢
- 薄叶黄芩
- 椬梧
- 皮袋香
- 白贝
- 家白蚁
- 由跋
- 黄水芋
- 杨翠木
- 白苏梗
- 百两金叶
- 篦子草
- 金雀根
- 碧桃干
- 百里香叶杜鹃
- 大酸浆草
- 三对叶丹参
- 百步还阳丹
- 大独脚金
- 银花子
- 白杜鹃花
- 半截叶
- 半支莲
- 波棱瓜子
- 冰凉花
- 鸭公藤
- 白猪栗
- 半枝莲
- 斑竹根
- 波斯菊
- 波罗蜜树液
- 黑风藤
- 白珠树
- 白石花
- 野茶子
- 鳝鱼皮
- 迎春花根
- 野芋叶
- 野芋实
- 柏树根
- 萹蓄
- 雁肉
- 雨久花
- 半夏
- 半边莲
- 杭州荠薴
- 布渣叶
- 扁担杆
- 白花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