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东瘤足蕨
《中华本草》:华东瘤足蕨
拼音注音
Huá Dōnɡ Liú Zú Jué
英文名
all-grass of Japanese Plagiogyria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分类学报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瘤足蕨科植物华东瘤足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lagiogyria japonica Nakai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,去须根与叶柄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植株高30-60cm。根茎直立,粗壮或呈圆柱形。叶簇生,二型;营养叶柄长18-35cm,基部三棱形,背面两侧有1-2对瘤状气囊体;叶片椭圆形,长20-35cm,宽12-16cm,中部以上羽状,侧生羽片10-12对,近对生或互生,近无柄;羽片纸质,狭椭圆形,边缘近全缘,近顶部有粗齿,中部羽片较大,长5-9cm,宽1.2-1.5cm,顶生羽片披针形,其基部常上部1-2枚侧生羽片合生;叶脉羽状;侧脉单一或二叉状。孢子叶叶柄长20-30cm;叶为单数一回羽状,长25-30cm;羽片8-13对,强度收缩呈线形,长5-10cm。孢子囊群生于分叉小脉的顶部,幼时为反卷叶缘所包被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45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缘或沟谷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微苦;凉
归经
肺;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消肿止痛。主外感风热;头痛;流行性感冒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9-15g,水煎服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茎:味微苦,性凉。有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的功能。用于流感、扭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血水草
- 猩猩木
- 臭蒿
- 慈竹茹
- 帽兰
- 金花菜
- 地灵根
- 素馨花
- 蟑螂
- 长节耳草
- 油柑木皮
- 天山雪莲花
- 山里红
- 野枇杷
- 半拉子
- 天王七叶
- 柏树根
- 红川乌
- 臭梧桐
- 漏斗瓶蕨
- 神曲
- 紫葛
- 狭叶垂头菊
- 白桂
- 珠芽蓼
- 七里香
- 黄珠子草
- 观音竹
- 大狼毒
- 珍珠莲根
- 小三棵针
- 紫草
- 竹节草
- 珠果黄紫堇
- 蒙莸
- 耧斗菜
- 翻白草
- 芒硝
- 广西九里香根
- 飞蛾七
- 锈毛钝果寄生
- 卷丹
- 菝葜叶
- 跌打老
- 水蓼
- 豨莶果
- 地瓜根
- 芭蕉叶
- 鸬鹚(鸬鹚)
- 貒骨
- 水蓼根
- 龙须草
- 楸子
- 橡实
- 蘘荷花
- 柃木
- 裸茎千里光
- 旋蒴苣苔
- 红山药
- 通骨消茎叶
- 羊七莲
- 红紫珠
- 波罗蜜叶
- 降龙草
- 绿豆皮
- 爆仗竹
- 高山唐松草
- 红鬼笔
- 蓝叶棵
- 蜈蚣萍
- 小对叶草
- 紫麻
- 黄茄花
- 大叶蒟
- 梓实
- 血党
- 细叶乌蔹莓
- 香附
- 小泡通树
- 微毛柃
- 挖耳子草
- 线叶金鸡菊
- 细叶七星剑
- 桑芽茶
- 魿鱼
- 苎花
- 菟丝子
- 五代同堂
- 乌鳢
- 紫堇
- 树韭菜
- 乌蔹莓
- 野菰
- 旋鸡尾
- 田菁
- 小草乌
- 水火麻
- 粉绿藤
- 星宿菜
- 长叶竹根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