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东瘤足蕨
《中华本草》:华东瘤足蕨
拼音注音
Huá Dōnɡ Liú Zú Jué
英文名
all-grass of Japanese Plagiogyria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分类学报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瘤足蕨科植物华东瘤足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lagiogyria japonica Nakai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,去须根与叶柄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植株高30-60cm。根茎直立,粗壮或呈圆柱形。叶簇生,二型;营养叶柄长18-35cm,基部三棱形,背面两侧有1-2对瘤状气囊体;叶片椭圆形,长20-35cm,宽12-16cm,中部以上羽状,侧生羽片10-12对,近对生或互生,近无柄;羽片纸质,狭椭圆形,边缘近全缘,近顶部有粗齿,中部羽片较大,长5-9cm,宽1.2-1.5cm,顶生羽片披针形,其基部常上部1-2枚侧生羽片合生;叶脉羽状;侧脉单一或二叉状。孢子叶叶柄长20-30cm;叶为单数一回羽状,长25-30cm;羽片8-13对,强度收缩呈线形,长5-10cm。孢子囊群生于分叉小脉的顶部,幼时为反卷叶缘所包被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45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缘或沟谷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微苦;凉
归经
肺;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消肿止痛。主外感风热;头痛;流行性感冒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9-15g,水煎服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茎:味微苦,性凉。有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的功能。用于流感、扭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土黄连
- 鸡头
- 刺齿凤尾蕨
- 大叶黄杨根
- 土黄芩
- 甘菊
- 三枝枪
- 竹黄
- 管南香
- 大麻漆
- 獾油
- 野洋烟根
- 大麻叶佩兰
- 亚麻子
- 娃娃鱼
- 指甲兰
- 大麻疙瘩
- 金铁锁
- 罗布麻
- 白螺蛳壳
- 桃枝
- 野木瓜果
- 黄背草苗
- 柳叶亚菊蒿
- 盐麸叶
- 地苏木
- 石菖蒲花
- 香胶木
- 覆盆子
- 广西莲座蕨
- 法罗海
- 鸡爪簕
- 木鳖子
- 灰绿水苎麻
- 木香花
- 大将军
- 鸡桑叶
- 蕤仁
- 雉子筵
- 棉花杜仲
- 菥蓂子
- 黄鳝藤根
- 杨梅树
- 鸢油
- 灰栒子
- 猫头
- 化血胆
- 破布木
- 露蜂房
- 旋花苗
- 野菱根
- 伏毛山豆根
- 老鸦柿
- 蛇附子
- 水金凤茎叶
- 柿木皮
- 罗望子
- 欧当归
- 青粱米
- 吉笼草
- 新疆香堇
- 墙草根
- 芒叶小米草
- 榕树叶
- 西河柳
- 笔仔草
- 过山青
- 蟹壳
- 走游草
- 虎皮楠
- 黄花菜子
- 檀根
- 紫玉簪根
- 血见愁
- 苔垢菜
- 萍蓬草根
- 风箱树花
- 繁缕
- 霜红藤
- 小果蕗蕨
- 豨仙草
- 升药
- 香花菜
- 血见愁老鹳草
- 粉条儿菜
- 鸦葱
- 小扁草
- 荠薴
- 火秧竻蕊
- 蝴蝶果
- 王瓜子
- 澜江百合
- 山枇杷
- 寻骨风
- 皮哨子
- 九管血
- 风花菜
- 黑骨蕨
- 总状土木香
- 杜鹃花果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