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梅树
《*辞典》:杨梅树
拼音注音
Yánɡ Méi Shù
别名
大树杨梅、野杨梅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杨梅科植物毛杨梅的树皮或根皮。全年可采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乔木,高5~15米。树皮灰褐色;小枝和芽密生毡毛,皮孔密而明显。单叶互生,聚生于枝的上部,革质,楔状倒卵形至倒披针状倒卵形,长5~18厘米,宽1.5~4厘米,先端钝,基部楔形,全缘或偶在中部以上有少数圆齿或锯齿,叶下面有极稀疏金黄色腺体。穗状圆锥花序腋生;雄花序长6~8厘米,苞片密,覆瓦状排列,每苞腋内有一雄花,雄蕊3~7;雌花序因分枝极缩短,仅有1~4能孕苞片而似穗状,长2~3.5厘米,每苞片腋内生一雌花,子房有2细长鲜红色花柱枝。核果椭圆形,略压扁,熟时红色,外面有乳头状凸起,外果皮肉质,多汁液及树脂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向阳的林中。分布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《云南中草药》:"涩,平。"
功能主治
消炎,收敛,止泻,上血,止痛,治痢疾,肠炎,崩漏,胃痛。
①《云南中草药》:"树皮消炎止血,收敛止泻。治血崩,痢疾,胃痛,胃溃疡。"
②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"根皮消肿散瘀,止痛,杀虫,收敛。治痢疾,肠炎,腰肌劳损,跌打扭伤,湿疹,秃头疮,慢性疮疡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泡酒。外用:研末撒或熬膏涂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橿
- 金钱橘饼
- 蒌叶
- 箭杆七
- 尿桶弓
- 无患子
- 滴滴花
- 透茎冷水花
- 披针叶兔耳风
- 甜草
- 豆腐渣果根
- 鱼胶
- 量天尺
- 禹粮土
- 桃耳七
- 红马蹄草
- 洋蓍草
- 胡萝卜
- 白屈菜
- 蝙蝠葛叶
- 牛胆
- 结香
- 瓜子金
- 绣线菊根
- 锈毛旋蒴苣苔
- 鼹鼠
- 白木
- 豆腐泔水
- 甘薯
- 蟑螂
- 鼺鼠
- 黄寿丹
- 阴(句黾)
- 树葫芦
- 猪心
- 戴星草
- 伯乐树
- 凉伞盖珍珠
- 铁华粉
- 凤仙透骨草
- 金丝桃
- 凉薯
- 慈姑花
- 大花卫矛
- 老白花
- 龙头草
- 山羊角
- 岩谷伞
- 千里光
- 辣椒茎
- 小火草
- 罗汉果叶
- 水松球果
- 透骨香根
- 阔叶水竹叶
- 篱栏子
- 卤碱
- 多花野牡丹
- 猴枣
- 豪猪肉
- 狗毛
- 土阿魏
- 一口红
- 环纹苦乳菇
- 咸酸蔃
- 浮尸草
- 华凤仙
- 黄芫花
- 过坛龙
- 蓝花石参
- 条参
- 地莓子
- 小朝天罐
- 山羊参
- 软皮树
- 血余
- 垂丝卫矛
- 山麻根
- 小紫含笑
- 白萆薢
- 构皮麻
- 准噶尔鸢尾
- 一皮草
- 毛扭藓
- 苘实
- 刺梨
- 江南地不容
- 盐肤子
- 红丹参
- 水红木根
- 鼠李
- 女贞根
- 金色狗尾草
- 长春七
- 阿魏侧耳
- 白栎蔀
- 贴骨散
- 辣蓼
- 鼬瓣花
- 川山橙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