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鮡骨
《中华本草》:藏鮡骨
拼音注音
Cánɡ Zhào Gǔ
英文名
Drymoglossum bone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鮡科动物藏鮡的骨骼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lyptosternon maculatus (Rogan).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季捕捞。捕后,除去内脏,洗净,去肉取骨,晒干。
原形态
藏鮡,体延长。体裸露无鳞。侧线不明显,头平扁,眼小,侧上位。吻圆。须4对:鼻须1对且基部呈“V”型;上颌须1对,基部扩大呈“T”型,下颌须2对。口大呈弓形,下位。背鳍I,6棘刺弱。脂鳍低,位于背鳍后方,其长稍超过头;臀鳍I-II,5-6。胸鳍1-11,肉质。腹鳍1-5,圆形,不分支。尾鳍截形。背部和体侧黄绿色或灰绿色,腹部黄白色。体侧有不显着的块状斑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急流水中的石下和石隙间。以环节动物和幼虫为食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国雅鲁藏布江及其邻近的水域。
性味
甘、咸;平
归经
入脾、胃二经
功能主治
健脾开胃;利水消肿。主消化不良;水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研粉,或烧成炭研末,适量,每日2次;或鲜品适量,熬汤,每日2次。
各家论述
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治水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人参果
- 半边风
- 白牛膝
- 尾叶山柑
- 阴地蕨
- 蟾皮
- 蜜柑草
- 山鸡
- 月桂子
- 藤金合欢
- 石豇豆
- 青稞
- 陈仓米
- 毛叶兔耳风
- 毛白杨
- 密毛桃叶珊瑚根
- 白梅
- 白花穿心莲
- 白千层叶
- 墨地
- 野鸡肉
- 木贼
- 苦果
- 树扁竹
- 七叶薯
- 罗裙带
- 白鱼
- 苦楝花
- 橡实壳
- 刀豆
- 骨螺
- 短穗兔耳草
- 厚朴花
- 香茹
- 轮叶棘豆
- 地骨皮
- 毛杨梅皮
- 百两金叶
- 蛇目菊
- 曼陀罗子
- 空桶参
- 花姬蛙
- 三丫苦叶
- 寒莓叶
- 筋骨散
- 附地菜
- 空心泡
- 绿玉树
- 棉花
- 莲雾根
- 青叶苎麻根
- 白猪栗
- 柿叶
- 刺鸭脚木
- 乌蔹莓五加
- 七叶莲
- 毛叶巴豆
- 臭菘叶
- 白果
- 漆树皮
- 野芭蕉
- 毛木树
- 美汉草
- 柠鸡儿果
- 莽草
- 迷迭香
- 剪刀股
- 马尿烧
- 轮伞五加
- 白石榴根
- 毛竹
- 王瓜根
- 猫毛草
- 银灰旋花
- 莴苣子
- 过墙风
- 白蜡树皮
- 山牛蒡
- 毛稔根
- 毛笋
- 雀翘
- 木兰寄生
- 土色牛肝菌
- 萍蓬草根
- 瓜子藤
- 牛儿藤
- 凤凰衣
- 毛鬼头伞
- 戴星草
- 光棍草
- 蛇头细辛
- 竹节参
- 林背子
- 冷水丹
- 蜘蛛抱蛋
- 槟榔
- 山芹根
- 隔山消
- 钝齿青荚叶
- 鳢鱼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