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蛇皮
《中华本草》:乌蛇皮
拼音注音
Wū Shé Pí
别名
乌梢蛇
英文名
Black-snake skin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Zaocysd humnades(Cantor)采收和储藏:宰杀乌梢蛇时,剥取蛇皮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乌梢蛇,形体较粗大,头颈区分不明显,全长可达2m以上。背面灰褐色或黑褐色,其上有2条黑线纵贯全身,老年个体后段色深,黑线不明显,背脊黄褐纵线较为醒目,幼蛇背面灰绿色,其上有4条黑线纵贯全身。颊鳞1,偶有1小鳞,位于其下,眶前鳞2,眶后鳞2(3);颞鳞2(1)+2,上唇鳞3-2-3式。背鳞16-16(14)-14,中央2-4(6)行起棱。正脊两行棱极强,腹鳞192-205;肛鳞2分,尾下鳞95-137对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活于沿海平原、丘陵及山区或田野、林下等地。行动敏捷,以鱼、蛙、蜥蜴等为食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祛风支翳;解毒消肿。主目翳;唇疮;喉痹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。外用:适量,烧灰存性,调敷。
各家论述
《纲目》:治风毒气,眼生翳,唇紧、唇疮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乌蛇皮
拼音注音
Wū Shé Pí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皮。
原形态
动物形态详"乌蛇"条。
功能主治
《纲目》:"治风毒气,眼生臀,唇紧、唇疮。"
复方
治小儿唇紧,脾热唇疮,乌蛇皮烧灰,酥和敷之。(《圣惠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青根
- 小九头狮子草
- 乌骨麻
- 五加叶
- 大麻叶佩兰
- 乌蛇卵
- 微毛柃
- 乌龙摆尾
- 小叶薄荷
- 大麦秸
- 大飞扬
- 味牛膝
- 桂花跌打
- 小天蒜
- 小功劳
- 乌贼鱼腹中墨
- 五脉山黧豆
- 五角叶葡萄
- 仙半夏
- 大青
- 大酸浆草
- 夏丸
- 紫云菜
- 小发散
- 兴安独活
- 敦盛草
- 鳖头
- 虎骨
- 小叶金老梅
- 对马耳蕨
- 对虾
- 粘人花
- 乌鸦翅羽
- 五裂槭
- 乌鸦头
- 喜树皮
- 大透骨消
- 五叶木通
- 向日葵花
- 咸秋石
- 打米花
- 大鳞毛蕨
- 定草根
- 兴安薄荷
- 小广藤
- 大黄蜂子
- 大黑药
- 对节叶根
- 大麦泡
- 小叶杨
- 五指山参叶
- 尾叶山柑
- 对叶榕
- 豪猪肚
- 牛尾泡
- 万年柏
- 蓝树
- 紫草
- 塘虱鱼
- 橄榄仁
- 冰凉花
- 蝗虫
- 白山苔
- 地柏
- 积雪草
- 朴树
- 金锦香
- 心叶野海棠
- 广防风
- 绿南星
- 小火草
- 血桐
- 菊三七
- 铁篱巴果
- 猪肾
- 虎牙
- 水龙胆草
- 涩草
- 山荸荠
- 帕梯
- 白猪鼻孔
- 网脉山龙眼
- 紫荆丫
- 断线蕨
- 芦荟
- 鸭血
- 莸叶醉鱼草
- 大半边旗
- 野枇杷
- 金橘
- 橘络
- 风箱树根
- 野樱桃根
- 紫苏子
- 罂粟
- 牛筋草
- 栉叶蒿
- 葱须
- 枣叶
- 蓝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