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叶一把伞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七叶一把伞
拼音注音
Qí Yè Yì Bǎ Sǎn
别名
莫苏、把漂
英文名
Bark of Japanese Stauntonvine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倒卵叶黄肉楠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ctinodaphne obocata(Nees)Blume[Litsea obovata Nees].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。切碎、晒干。
原形态
倒卵叶六驳,常绿乔木。叶互生,稍革质,椭圆形或倒卵圆形,长24-27cm,宽8-12cm,叶背粉白色,全缘。花单性异株,为稠密的花束,有早落的苞片数枚;花被6裂;雄蕊12,花药4室,全部内向。果位于杯状、扩大的花被管上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野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我国西南部。
化学成分
叶及茎含生物碱,有黄肉楠碱(actinodaphnine),六驳碱(laurotetanine),N-甲基六驳碱(N-methyllaurotetanine),波尔定碱(boldine)。
性味
辛;温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祛风活血;通经络;续筋骨。主主治跌打骨折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烂敷或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七叶一把伞
拼音注音
Qí Yè Yì Bǎ Sǎn
别名
倒卵叶六驳
来源
樟科黄肉楠属植物倒卵叶黄肉楠Actinodaphne obovata Blume,以树皮入药。全年可采,切碎晒干,研末。
性味
辛,温。
功能主治
舒筋活络,接骨。用于骨折。
用法用量
外用适量,配合其他药物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七叶一把伞
拼音注音
Qí Yè Yì Bǎ Sǎn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樟科植物倒卵叶六驳的树皮。全年可采。切碎晒干,研末备用。
原形态
常绿乔木。叶互生,稍革质,椭圆形或倒卵圆形,长24~27厘米,宽8~12厘米,叶背粉白色,全缘。花单性异株,为稠密的花束,有早落的苞片数枚;花被6裂;雄蕊12,花药4室,全部内向。果位于杯状、扩大的花被管上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野疏林中。分布我国西南部。
性味
辛,温。
功能主治
温经活络,接骨。治骨折。
用法用量
外用: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栲栗果壳
- 野漆树叶
- 波缘假瘤蕨
- 橘叶
- 滨旋花
- 吉笼草
- 蜂糖罐
- 青稞
- 马交儿
- 高粱泡叶
- 红蒿枝
- 红花寄生
- 蒙自草胡椒
- 女菀
- 回回蒜果
- 买麻藤
- 野黄麻
- 野马蹄草
- 辐射石豆兰
- 半枫荷
- 双翎草
- 豆黄
- 岭南花椒根
- 羊靥
- 树扁竹
- 蟾皮
- 鸡子黄
- 杯菊
- 毛根杜仲
- 醉魂藤
- 松节
- 万年青根
- 婆婆纳
- 银老梅
- 虾蟆皮
- 桂花跌打
- 碎骨子
- 骆驼蹄瓣
- 石上瓜子菜
- 臭矢菜
- 肉豆蔻衣
- 箐跌打
- 薜荔根
- 豹子眼睛花
- 换锦花
- 鸭脚艾
- 枪花药
- 巴豆壳
- 升药
- 荠苨
- 山鸡
- 棘豆根
- 鲫鱼藤
- 栘枍
- 铺地黍
- 豆瓣七
- 太阳海星
- 块茎糙苏
- 木绣球茎
- 灯台树
- 山臭草
- 臭藿香
- 獐耳细辛
- 河豚子
- 虎牙
- 楮实
- 大风子油
- 鸢油
- 苜蓿根
- 光刺兔唇花
- 癣草
- 西藏圆柏
- 板蓝根
- 仙掌子
- 骨碎补毛
- 樱草根
- 天山堇菜
- 毛梾枝叶
- 苦参
- 白犁头草
- 茱苓草
- 阴地蕨
- 香椿
- 甜瓜
- 乌藨连
- 茜草茎
- 栲栗叶
- 墨地
- 草蜘蛛
- 珠兰
- 脐带
- 海带
- 臭樟
- 铁树果
- 鲤鱼目
- 苍耳囊虫
- 活血连
- 杉松
- 刺莓果
- 柿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