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花山牵牛
《中华本草》:红花山牵牛
拼音注音
Hónɡ Huā Shān Qiān Niú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爵床科植物红花山牵牛的根、叶、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hunbergia coccinea Wall. Et D. Don [Hexacentria coccinea (Wall. Ex D. Don) Nees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红花山牵牛 藤本。叶对生;具柄;下部者宽卵形,基部的戟形或心形,边缘具波状牙齿,上部者卵形,边缘浅波状,长5-15cm;具5-7条掌状脉。总关花序顶生或腋生,下垂,长20-40cm,苞片宿存,稍长或短于花梗;小苞片2,合生成佛焰苞状,长2-2.5cm;花萼退化,仅存一边圈;花冠红色或橘红色,花冠筒长约2.5cm,裂片5,略不等,开花时反转;雄蕊4,二强,花丝基部有一圈柔毛,较短者的花药具距,较长者仅1室有距;花柱无毛,柱长2。蒴果长2.5-3cm,下部近球形,上部具长喙,开裂时乌鸦嘴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或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。
性味
味苦;性微寒
功能主治
平肝阳;清湿热。主胆阳头晕头痛;湿热泄泻;痢疾;外伤感染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敷;或煎汤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秋枫木
- 鼠尾粟
- 大金钱草
- 银边吊兰
- 白侧耳
- 酸枣根皮
- 梨枝
- 青头菌
- 丝瓜根
- 野饭豆
- 红管药
- 小蒜
- 高山望
- 糙叶树
- 鲳鱼
- 牛耳枫
- 三七
- 柳杉
- 凤尾铁角蕨
- 芭蕉头
- 小叶罗汉松
- 毛脉南蛇藤
- 一年蓬
- 秋海棠根
- 天罗水
- 大叶黄杨
- 蜀五加
- 薜荔汁
- 木鳖根
- 满江红根
- 灵香草
- 云南小膜盖蕨
- 光刺长突球
- 山油柑叶
- 土一枝蒿
- 桑椹子
- 白桂
- 鲦鱼
- 赛金刚
- 黑山蔗
- 白蘑
- 狗骨柴
- 蓖麻叶
- 土附子
- 铜钱菌
- 老虎泡
- 华山矾根
- 绿叶五味子
- 蜈蚣草
- 小被单草
- 文鳐鱼
- 鸭
- 银花子
- 山蒟
- 二歧根莲花根
- 莙荙子
- 贝母兰
- 梅根
- 野大豆
- 山荆子
- 白钩藤
- 荛花
- 野薴麻
- 路郎鸡
- 刺瓜
- 四指马鲅
- 猪毛草
- 大狗尾草
- 柞树叶
- 芒萁骨
- 黑血藤
- 石上莲
- 白粉蝶
- 毛葡萄
- 酸枣根
- 半边莲
- 虾壳钱
- 烟管蓟
- 竹节草
- 红千层
- 云母
- 甘蔗
- 扁担蒿
- 虫笋
- 山半夏
- 娃娃拳
- 铁杆地柏枝
- 薤白
- 黑点草
- 玉溪天仙藤
- 斑点虎耳草
- 藕
- 顺江木
- 藕节
- 光板猫叶草
- 大金香炉
- 冷蕨
- 欧绵马
- 散血草
- 山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