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花山牵牛
《中华本草》:红花山牵牛
拼音注音
Hónɡ Huā Shān Qiān Niú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爵床科植物红花山牵牛的根、叶、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hunbergia coccinea Wall. Et D. Don [Hexacentria coccinea (Wall. Ex D. Don) Nees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红花山牵牛 藤本。叶对生;具柄;下部者宽卵形,基部的戟形或心形,边缘具波状牙齿,上部者卵形,边缘浅波状,长5-15cm;具5-7条掌状脉。总关花序顶生或腋生,下垂,长20-40cm,苞片宿存,稍长或短于花梗;小苞片2,合生成佛焰苞状,长2-2.5cm;花萼退化,仅存一边圈;花冠红色或橘红色,花冠筒长约2.5cm,裂片5,略不等,开花时反转;雄蕊4,二强,花丝基部有一圈柔毛,较短者的花药具距,较长者仅1室有距;花柱无毛,柱长2。蒴果长2.5-3cm,下部近球形,上部具长喙,开裂时乌鸦嘴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或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。
性味
味苦;性微寒
功能主治
平肝阳;清湿热。主胆阳头晕头痛;湿热泄泻;痢疾;外伤感染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敷;或煎汤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香樟叶
- 飞龙掌血叶
- 厚叶旋蒴苣苔
- 白子菜
- 龙江风毛菊
- 兰花参
- 粃壳草
- 小红藤
- 冷蕨子草
- 獭肝
- 矮脚苦蒿
- 柱果木榄叶
- 钟萼木
- 猫爪子
- 苏木蓝
- 电灯花
- 哈士蟆
- 新疆香堇
- 西瓜
- 霜红藤
- 豆蔻花
- 楝叶
- 红丹参
- 赤芍
- 陈皮
- 黑芝麻
- 玉蜀黍
- 五倍子
- 霞天曲
- 牛心果
- 蕲蛇
- 大花活血丹
- 短小蛇根草
- 香椿
- 鸡雪莲
- 地梢瓜
- 猬心肝
- 黄练芽
- 铁牛钻石
- 红花青藤
- 鸡脑
- 臭常山
- 荭草
- 龙虱
- 地丁
- 狐心
- 桉树果
- 黄羊角
- 绿玉树
- 闭鞘姜
- 红半边莲
- 香芋
- 山苦荬
- 滇高良姜
- 白草根
- 金橘叶
- 乌当归
- 腐巴
- 鹗骨
- 贯众
- 龙眼壳
- 剑叶铁树
- 牛蒡
- 黄泡果
- 金剪刀草
- 黄秦艽
- 吐烟花
- 芭茅果
- 铜线草
- 节节草
- 人参芦
- 金蛤蟆
- 凹朴皮
- 异株百里香
- 鸡爪花
- 穿山龙
- 球花马蓝
- 碎米柴
- 黄颔蛇骨
- 刺黄连
- 金狮藤
- 双飞蝴蝶
- 乌鸡骟
- 桔梗
- 紫茎棱子芹
- 胭脂花
- 米面蓊叶
- 紫金牛根
- 蘘荷子
- 铁棒锤茎叶
- 苜蓿
- 鼠皮
- 柳叶亚菊蒿
- 夹蛇龟
- 列当
- 藤槐
- 貂尾
- 野山楂
- 小筋骨藤
- 阿尔泰扭藿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