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东瓶蕨
《中华本草》:华东瓶蕨
拼音注音
Huá Dōnɡ Pínɡ Jué
英文名
Oriental Bristle Fern, Oriental Filmy-fern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膜蕨科植物华东瓶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ichomanes orientalis C.Chr.[Vandenboschia orientale(C.Chr.)Ching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植株高10-15cm。根茎暗褐色,长而横走,密被黑褐色多细胞的节状毛。叶远生;叶柄淡褐色,长3-5cm,两侧具阔翅,基部补节状毛;叶片薄膜质,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,长5-10cm,宽2-5cm,三回羽状分裂;羽片6-12对,互生,几无柄或具有翅的短柄,宽卵形至菱状卵形,二回羽状分裂,中部的较大,长1-1.6cm,宽5-14mm;二回裂片2-4对,无柄,斜卵形或宽楔形,羽状分裂,下部的较大,长4-8mm,宽3-5mm,裂片1-3对,互生,短线形,长1-3mm,宽约0.5mm,叶轴及羽片中轴背面有棕色棒状短毛;叶脉羽状,末回裂片有小脉1-2条。孢子囊群位于上部末回裂片先端;囊苞管状,长约1mm,宽约0.8mm,两侧有狭翅,口部稍膨大或有膨大;囊群托黑褐色,丝状,长约8mm,伸出于囊苞之外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1000m的低山常绿阔叶林中、沟谷中树干下部或林下溪边潮湿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微涩;苦;凉
归经
肝;肺;脾;胃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健脾消食;止血生肌。主痈疖肿毒;消化不良;肺热咳嗽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9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干品研末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味微涩,性凉。有止血生肌、清热解毒,健脾消食、利尿的功能。用于外伤出血、疮疖、咳嗽痰多及消化不良等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冷毒草
- 山玉桂
- 圆叶千金藤
- 天水蚁草
- 南天竹叶
- 南瓜藤
- 三楞筋骨草
- 吊兰
- 多穗石柯根
- 小旋鸡尾
- 桂丁
- 蓝花参
- 绵毛娃儿藤
- 琉璃草果实
- 楠木皮
- 野草香
- 一叶萩
- 螺蛳
- 樱草根
- 罐子草
- 刺葡萄
- 喜树叶
- 叶底红
- 生瓜
- 匐地龙
- 刺茶美登木
- 小灰包
- 绿萼梅
- 台湾千金藤
- 海仙人掌
- 勾儿茶
- 九节莲
- 聚花草
- 珍珠莲根
- 黄瓜皮
- 凤凰毛
- 云香草
- 豇豆
- 射鸡尾
- 茨菇草
- 美丽风毛菊
- 火绒草
- 蓝花棘豆
- 云南野砂仁
- 千年不烂心
- 独叶山兰
- 垂丝卫矛果
- 铃当子
- 菱壳
- 金发草
- 水麻tiao
- 蒺藜苗
- 丝毛毛毡草
- 倒插花
- 络石藤
- 板蓝根
- 地白草
- 滑叶跌打
- 苣荬菜
- 天竺子
- 乔木五加
- 乱草
- 玉柏
- 山陀螺
- 山羊油
- 地不容
- 节瓜
- 木荷叶
- 野辣蓼
- 甘青雪莲花
- 小天冬
- 白鸡屎藤
- 山香草
- 金刀菜
- 红橡木子
- 假友水龙骨
- 蒌油
- 华东瓶蕨
- 滇池海棠
- 大四块瓦
- 滇瑞香
- 射罔
- 小叶野决明
- 双籽棕
- 分筋草
- 画眉草
- 裸茎千里光
- 水珠草
- 小叶金花草
- 大叶花椒茎叶
- 柽柳
- 金挖耳根
- 白鱼
- 大烟锅草
- 玉铃花
- 假芫茜
- 孩儿草
- 石楠
- 托腰散
- 毛叶石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