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萌叶
《中华本草》:合萌叶
拼音注音
Hé Ménɡ Yè
英文名
leaf of Common Aeschynomene
出处
出自《江西民间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田皂角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eschynomene indica 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集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田皂角 一年生亚灌木状草本,高30-100cm,无毛;多分枝。偶数羽状复叶,互生;托叶膜质,披针形,长约1cm,先端锐尖,小叶20-30对,长圆形,长3-8mm,宽1-3mm,先端圆钝,有短尖头,基部圆形,无小叶柄。总状花序腋生,花少数,总花梗有疏刺毛,有粘质;膜质苞片2枚,边缘有锯齿;花萼二唇形,上唇2裂,下唇3裂;花冠黄色,带紫纹,旗瓣无爪,翼瓣有爪,较旗瓣稍短,龙骨瓣较翼瓣短;雄蕊10枚合生,上部分裂为2组,每组有5枚,花药肾形;子房无毛,有子房柄。荚果线状长圆形,微弯,有6-10荚节,荚节平滑或有小瘤突。花期夏秋,果期10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潮湿地或水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含6,8-二-C-葡萄糖基芹菜素(vicenin Ⅱ),瑞诺甙(reynoutrin),芸香甙(rutin),杨梅树皮甙(myricitrin)及洋槐甙(robinin)。
性味
甘;寒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解毒,消肿,止血。主痈肿疮疡,创伤出血,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捣汁,60-90g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涂;或捣烂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合萌叶
拼音注音
Hé Ménɡ Yè
出处
《江西民间草药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田皂角的叶。
功能主治
治痈肿,创伤出血。
用法用量
内服:捣汁,2~3两。外用:研末调涂或捣烂敷。
复方
①治创伤出血:合萌鲜叶杵烂或揉碎敷患处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
②治毒蛇咬伤、眼蒙眼花:合萌鲜叶三两,捣烂,加入水,擂汁服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
③治痈肿:合萌干叶研末,调浓茶,敷患处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海风藤
- 九牛造
- 毒蛆草
- 化金丹
- 大黑头草
- 花酸苔
- 小毛鸡
- 龙齿
- 倒挂牛
- 山梅花根皮
- 灰藋子
- 山杨树皮
- 柃寄生
- 山柰
- 狼把草根
- 野猪皮
- 铃茵陈
- 山茴芹
- 银粉背蕨
- 椰子皮
- 候风藤
- 匍匐滨藜
- 小发散
- 泡掌筒
- 水鬼蕉叶
- 山桂皮
- 百味叶
- 星宿菜
- 禹白附
- 玄参
- 天浆壳
- 雕骨
- 山橿
- 海带根
- 红走马胎
- 含羞草
- 水冬瓜根
- 山蒜
- 虎耳还魂草
- 红苕母子
- 山桐子
- 马蹬草
- 广防己
- 红白二丸果
- 海燕
- 番泻叶
- 山五味子
- 倒莓子
- 狭叶山胡椒
- 海南虎皮楠
- 胡芦巴
- 海南茄
- 桂树根
- 獭肉
- 对叶林根
- 杜香
- 红土子
- 红毛对筋草
- 海鳗胆
- 水禾麻
- 菊花脑
- 绿笋片
- 番石榴根
- 丁香露
- 翻白草
- 小齿锥花
- 新疆延胡索
- 粟米泔汁
- 白英
- 凉伞盖珍珠
- 狗泡草
- 搜山黄
- 小白撑
- 番石榴干
- 乔木五加
- 大钱麻
- 柳叶蒿
- 象胆
- 灵寿茨
- 荞麦
- 犀肉
- 山牛毛毡
- 分心木
- 旋复花
- 海莲叶
- 柿饼
- 虎尾兰根
- 齐墩果
- 夏腊梅
- 倒心叶桃叶珊瑚
- 披针叶卫矛
- 蓝猪耳
- 土阿魏
- 响铃豆
- 红藤蓼
- 花叶矮沱沱
- 海盘车
- 海虾
- 鹿肾
- 花拐藤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