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金腰子
《*辞典》:华金腰子
拼音注音
Huá Jīn Yāo Zi
别名
牙鸣马(藏名)
出处
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
来源
为虎耳草科植物中华金腰的全草。8~9月采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5~14厘米。根须状。茎直立或斜生,无毛,有不孕枝。基生叶和根茎在花期多已枯萎;茎生叶卵形或宽卵形,长7~12毫米,宽6~10毫米,每边具4~6个小钝齿;叶柄长度和叶片略等长。聚伞花序稍紧密;花钟状;萼片直立,4枚,卵形或扁圆形,长1~1.5毫米,宽1~2毫米,黄绿色;无花瓣;雄蕊通常8个,比萼片短。蒴果2裂状。种子宽椭圆形,长0.6~0.7毫米,红褐色,平滑,有微小乳头状突起。
生境分布
生于河边湿地或山地树林中。分布山西西部、陕西、甘肃、湖北西部、四川西北部。
性味
苦,寒。
归经
入心、脾、膀胱经。
功能主治
清热退黄。治肝炎,结石,尿道感染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。
复方
①治尿道感染,小便涩痛:华金腰子配青蒿、车前、萹蓄煎服。
②治胆道结石及肝炎黄疸:华金腰子配茵陈、郁金、枳壳煎服。
③治膀胱结石:华金腰子配苜蓿花、瞿麦煎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华金腰子
拼音注音
Huá Jīn Yāo Zi
别名
牙鸣马、猫眼睛、金钱苦叶草
英文名
Herb of Chinese Goldsaxifrage
出处
出自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虎耳草科植物中华金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hrysosplenium sinicum Maxim.采收和储藏:8-9月采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中华金腰 多年生草本,高5-33cm。根须状,黄色。茎直立或斜生,无毛。不孕枝出自茎基部叶腋,基叶对生,基生叶和根茎在花期多已枯萎;茎生叶通常对生,卵形或宽卵形,长7-12mm,宽6-10mm,先端钝圆,边缘具小钝齿;叶柄长度和叶片略等长。聚伞花序稍紧密;长2.2-3.8cm,具4-10朵花;苞叶阔卵形、狭卵形;边缘具钝齿。近苞腹部具褐色孔头突起;花黄绿色;萼片直立,4枚,卵形或扁圆形,长1-1.5mm,宽1-2mm,无花瓣;雄蕊通常8个,比萼片短;子房1室,上部2裂。蒴果下位,果瓣不等大,叉开,具极短的喙。种子宽椭圆形,长0.6-0.7mm,黑褐色,平滑,有微小乳头状突起。花斯7-8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3550m的河边湿地或山地树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在山西、河北、陕西、甘肃、青岛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苦;寒
归经
心;脾;膀胱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退黄。主黄疸,淋证,膀胱结石,胆道结石,疔疮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,外用;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祖师麻
- 叶上珠
- 黑大豆叶
- 藤碎补
- 竹林霄
- 朱砂根叶
- 青杠膏
- 南瓜蒂
- 蔓胡颓子
- 木半夏叶
- 禾叶毛兰
- 桃子
- 桃金娘花
- 桃叶
- 田高粱
- 大红花点地梅
- 珊瑚草
- 凤仙透骨草
- 光里白
- 五除叶
- 桃胶
- 鹿角霜
- 沙参
- 穗花杉根
- 肾子藤
- 走马胎
- 石羊菜
- 大头陈
- 桐叶千金藤
- 石楠
- 戟叶石苇
- 大百解薯
- 尖尾风根
- 华中瘤足蕨
- 西藏花木通
- 光梗丝石竹
- 西藏水黄连
- 西藏凤仙花
- 西藏桃叶珊瑚根
- 苏土藁本
- 鸨肉
- 肉郎伞
- 尖齿耳蕨
- 甜橙
- 螳螂
- 粉叶地锦
- 野辣子
- 西南鹅掌柴
- 美味牛肝
- 露水草
- 轮叶马先蒿
- 铜脚威灵仙
- 蒲蒻
- 点乳冷水花
- 小狗脊
- 细叶铁线莲
- 山核桃叶
- 石腊竹
- 雀瓮
- 菊三七
- 乌蔹莓
- 黄颡鱼颊骨
- 云南美登木
- 猴楠
- 血苋
- 穗花蛇菰
- 苦荞头
- 云南冻青叶
- 蜻蜒兰
- 黑面叶
- 鳢鱼肠
- 宝盖草
- 木香花
- 偷筋草
- 乌贼鱼腹中墨
- 玉蜀黍根
- 落地荷花
- 倒吊笔叶
- 榆树
- 猪蹄
- 苦茄
- 甜果藤
- 盐肤木根
- 黄蜀葵根
- 黄龙须
- 通脉丹
- 苦苣根
- 麻风树
- 八角莲
- 猕猴梨
- 白薯莨
- 山荸荠
- 钗子股
- 红花苗
- 青灰叶下珠
- 赛北紫堇
- 红香藤
- 金边兔耳
- 蜘蛛网
- 葎草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