壶卢子
《中华本草》:壶卢子
拼音注音
Hú Lú Zǐ
别名
葫芦子
英文名
Seed of Bottle Gourd, Seed of Calabash Gourd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国葫芦和植物基芦和瓠瓜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agenaria siceraria (Molina) Standl L. siceraria (Molina) Standl. Var depressa (Ser.)Hara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成熟的果实,切开取出种子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攀援草本。茎、枝具沟纹,被粘质长柔毛,老后渐脱落。叶柄纤细,长16-20cm,被毛;顶端有2腺体;叶片卵状心形或肾状卵形,长、宽约10-35cm,不分裂成3-5裂,具5-7掌状脉,先端锐尖,边缘有不规则的齿,基部心形,弯缺开张,半圆形或近圆形,两面均被微柔毛,叶背及脉上较宇航局。卷须纤细,初时有微柔毛,上部分2歧。雌雄同株,雌、雄花均单生;雄花:花梗细,比叶柄稍长,花梗、花萼、花冠均被微柔毛,花萼筒漏斗状,长约2cm,裂片披针形,长5mm,花冠白色,裂片皱波状,长3-4cm,宽2-3cm,先端微缺而顶端有小尖头,5脉;雄蕊3,花丝长工3-4mm,花药长8-10mm,长圆形,药室折曲;雌花花梗比叶柄稍短或近等长;花萼和花冠似雄花;花萼筒长2-3mm,子房中间缢缩,密生粘质长柔毛,花柱粗短,柱头3,膨大,2裂。果产初为绿以,后变白色至带黄色,果形变形较大,因不同变种和品种而异,有呈哑铃状,长数十厘米,有的仅长10cm,有的呈扁球形、棒状或杓状,成熟后果皮变木质。种子白色,倒卵形或三角形,先驱端截形或2齿裂。稀圆,长约20mm。花期7-8月,果期8-9月。
化学成分
1、葫芦种子 含蛋白求恩质(protein(38.27%,油(oil)48.6%,糖(sugar)5.2%。蛋白质的组成有十八种氨基酸包括所有必需氨基酸,棕榈酸(palmitic acid),棕榈油酸(palmitoliec acid),硬脂酸(stearic aced),油酸(oliec aced)及亚油酸(linoleic acid)为主要脂肪酸;糖主要有鼠李糖(rhamnose),果糖(fructose),半乳糖(galactose),蔗糖(sucrose),棉子糖(raffinose)及水苏糖(stachyose)[1,2].还含胰蛋白酷抑制剂(trypsin in-hibitor)LLTI-I、Ⅱ、Ⅲ[3]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消肿止痛。主肺炎;肠痈;芽痛
用法用量
骨服:煎汤,9-15g。
各家论述
《御药院方》:治齿龈或肿或露,齿摇疼痛:壶卢子八两,牛膝四两。每服五钱,煎水含漱,日三、四次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壶卢子
拼音注音
Hú Lú Zǐ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葫芦科植物瓢瓜的种子。秋后采取成熟果实,剖取种子,晒干。
功能主治
《御药院方》:"治齿龈或肿或露,齿摇疼痛:壶卢子八两,牛膝四两。每服五钱,煎水含漱,日三、四次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甘青铁线莲
- 何首乌
- 杯苋
- 薄叶卷柏
- 蝙蝠葛根
- 盐肤木
- 乌毛蕨贯众
- 杜父鱼
- 矩形叶鼠刺
- 木莲
- 复叶耳蕨
- 鹅蛋壳
- 灯盏细辛
- 复叶葡萄叶
- 狗牙根
- 五味子
- 毒根斑鸠菊
- 鹅脚板根
- 凫羽
- 胆木
- 罗锅底
- 丁锅树叶
- 刀豆根
- 赤麻
- 苦瓜藤
- 梨果榕
- 小叶蛇总管
- 扁担蒿
- 窝儿七
- 地骷髅
- 美商陆
- 马钱子
- 山橘
- 猴头菌
- 刻裂紫堇
- 杠香藤
- 宜昌荚蒾叶
- 鸭舌鱼鳖
- 蜗牛
- 黑阳参
- 蝙蝠葛叶
- 豹骨
- 山慈姑叶
- 三丫苦叶
- 三叶茶
- 淡竹叶
- 狗毛
- 大鱼鳔花
- 大一枝箭
- 松香
- 葱白
- 石蒜
- 垂花胡枝子
- 巴山虎
- 琉璃草果实
- 南枳椇
- 乌桕
- 贵州獐牙菜
- 六月寒
- 葛上亭长
- 肉桂油
- 党参
- 四川澄茄子
- 红牛皮菜
- 大香附子
- 枳椇木皮
- 黄桷树根疙瘩
- 鸟不企
- 刺楸
- 柏子仁
- 叶下珠
- 大头菜子
- 亮叶冬青根
- 黄背草苗
- 豆油
- 苦地胆根
- 榛蘑
- 七里香
- 石香葇
- 鲤鱼血
- 蓝花棘豆
- 雪药
- 苹婆
- 蜇虫
- 鳗鲡鱼骨
- 羊角拗
- 罗布麻
- 亮菌
- 老鼠吹箫
- 棉子油
- 小三棵针
- 阴地蕨
- 小灵丹
- 沙枣花
- 高山大黄
- 木荷
- 茶
- 大鲵
- 马陆
- 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