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首乌叶
《中华本草》:何首乌叶
拼音注音
Hé Shǒu Wū Yè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gonum molle D Don var.rude(Meissn.)A.J.Li[P.rude Meissn.;P.Paniculatum Bl.var.Rude(Meissn.)Steward」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缠绕藤本。根细长,末端成肥大的块根,外表红褐色至暗褐色。茎基部略呈木质,中空。叶互生;具长柄;托叶鞘膜质,褐色;叶片狭卵形或心形,长 4-8cm,宽2.5-5cm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或箭形,全缘或微带波状,上面深绿色,下面浅绿色,两面均光滑无毛。圆锥花序。小花梗具节,基都具膜质苞片;花小,花被绿白色,5裂,大小不等,外面3片的背部有翅;雄蕊8,不等长,短于花被;雌蕊1,柱头3裂,头状。瘦果椭圆形,有3棱,黑色,光亮,外包宿存花被,花被具明显的3翅。花期8-10月,果期9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草坡、路边、山坡石隙及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及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台湾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微苦;性平
功能主治
解毒散结;杀虫止痒。主疮疡;瘰疬;疥癣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各家论述
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生叶贴肿疡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何首乌叶
拼音注音
Hé Shǒu Wū Yè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叶片。
功能主治
治疮肿,疥癣,瘰疬。
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"生叶贴肿疡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生贴、煎水洗或捣涂。
复方
①治风疮疥癣作痒:何首乌叶煎汤洗浴。(《纲目》)
②治瘰疬结核,或破或不破,下至胸前:何首乌叶捣涂之,并取何苜乌根洗净,日日生嚼。(《斗门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菱壳
- 绿南星
- 葛上亭长
- 蛞蝓
- 狗乳汁
- 金铁锁
- 空桶参
- 宜昌荚蒾叶
- 神曲
- 轮叶景天
- 画眉草
- 茯苓
- 黄毛山牵牛
- 蜀羊泉
- 剑麻
- 白千层叶
- 鹰爪花根
- 金盏菊
- 多叶花椒
- 蝮蛇骨
- 水蛇
- 苦苣
- 连钱草
- 台湾泡桐叶
- 番石榴根
- 何首乌
- 金橘露
- 虎尾兰根
- 大果琉璃草
- 铜钱麻黄
- 阿尔泰紫菀
- 落新妇根
- 东北羊角芹
- 雪三七
- 木槿花
- 紫苏
- 桫拉木
- 五脉绿绒蒿花
- 水杨木白皮
- 奶浆柴胡
- 穿肠草
- 樟树叶
- 金冠鳞毛蕨
- 山野扁豆
- 艾片
- 竹节菜
- 蹋菜
- 野荔枝果
- 岩石松
- 竹(鼠留)子油
- 油桐
- 獾骨
- 松节
- 梅梗
- 野把子
- 饭团根
- 冷地卫矛
- 川乌头
- 鞭叶耳蕨
- 波罗蜜核中仁
- 熊油
- 蒿枝七
- 七鳃鳗
- 鹿仙草
- 野酒花
- 三角草
- 紫葳茎叶
- 飞蛾七
- 苦楝菌
- 扁轴木
- 海岛苎麻叶
- 枳壳
- 对叉疔药
- 天浆壳
- 薇籽
- 虫豆
- 蜜蜂房
- 野决明
- 轮叶棘豆
- 黄金凤
- 伽蓝菜
- 软皮树
- 羊髓
- 长管香茶菜
- 双肾参
- 双肾子
- 秋葡萄
- 枪乌贼
- 通花花
- 叶子花
- 金盏草根
- 卵叶水芹
- 南酸枣
- 纤花千金藤
- 薄柱草
- 红背叶
- 柏脂
- 竹芋
- 金刚散
- 饿蚂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