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蝴蝶
《中华本草》:石蝴蝶
拼音注音
Shí Hú Dié
别名
省头草、蟑螂头、红叶脚趾草、岩竹、紫花景天、猫舌草、丁字草、丁拔、尖叶脚疔草
英文名
Herb of Purpleflower Stonecrop
出处
出自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景天科植物紫花八宝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ylotelephium mingjinianum(S.H.Fu)H.Ohba[Sedum mingjinianum S.H.Fu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,或用沸水撩过,晒干。
原形态
紫花八宝,多年生草本,高20-50cm。全株无毛。茎直立,不分枝,节处稍呈之字形弯曲。叶互生,质厚,中下部叶椭圆状倒卵形,长2.5-8cm,宽2-3cm,选择端急尖,基部渐狭,边缘有不整齐的波状锯齿,茎上部叶条形或狭卵形,长2cm,宽2-3mm。伞房状花序,顶生或腋生;花两性,密集;萼片5,长圆状披针形,长2-2.5mm,宽0.7mm;花瓣5,淡红紫色倒卵状长圆形,长5mm,宽1.7mm;雄蕊10,2轮,花丝与花瓣同长或略超出;鳞片5。匙状长方形;心皮5,离生,略短于花瓣。蓇葖果,披针形,直立。种子小,条形,褐色。花期9-10月,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间溪边阴湿处或岩石缝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安徽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活血止血;清热解毒。主吐血;挫伤;腰肌劳损;烫伤;毒蛇咬伤;带状疱疹;消化不良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,鲜品30-9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末调敷。
各家论述
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活血生肌,止血解毒。治挫伤,吐血,小儿惊风,胸膜炎,毒蛇咬伤,腰肌劳损,烫伤,带状炮疹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石蝴蝶
拼音注音
Shí Hú Dié
别名
猫舌草、活血丹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,蟑螂头、红叶脚趾草、脚趾叶、大青、五里香、岩竹、岩脚趾、丁字草、丁拔、尖叶脚疗草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。
出处
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
来源
为景天科植物紫花景天的全草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无毛。茎直立,在节上稍呈之字形弯曲,长20~40厘米。叶互生,上部叶条形,长2厘米,宽2毫米;中下部叶椭圆状倒卵形,长约8.5厘米,宽3厘米,急尖,基部渐狭,边缘上部有波状钝齿.伞房花序顶生,径达10厘米,花密生;萼片5,披针形,长2~2.5毫米;花瓣5,紫色,卵状披针形,长5毫米,急尖;雄蕊10;心皮5,直立,披针形,离生。蓇葖果披针形。种子小,条形,褐色。花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岩石缝中及瓦片上。分布安徽、浙江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"性凉,味苦。"
功能主治
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"活血生肌,止血解毒。治挫伤,吐血,小儿惊风,胸膜炎,毒蛇咬伤,腰肌劳损,烫伤,带状疱疹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~6钱(鲜者1~3两)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食积不化:石蝴蝶六至七钱,山楂(蔷薇科野山楂)根一两,仙鹤草四至五钱。水煎,早晚饭前各服一次。
②治吐血:石蝴蝶鲜全草一至三两,加仙鹤草等量。水煎,冲黄酒、红糖服。
③治火烫伤:石蝴蝶研粉,油调敷患处。(选方出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蜂斗菜
- 天葵子
- 水松
- 石榴根皮
- 水珍珠菜
- 天竺黄
- 杜鹃花果实
- 山腊梅
- 石决明
- 水白蜡树皮
- 包袱七
- 太白参
- 水獭
- 头顶一颗珠
- 石花菜
- 天牛
- 水冬瓜花
- 石床
- 石榕
- 黄龙须
- 天蓬子根
- 水玉簪
- 水稻清
- 大夜关门
- 水枇杷叶
- 天葵
- 蓖麻蚕
- 水苦荬果实
- 猪脑
- 托里贝母
- 土麦冬
- 太白韭
- 石珠
- 三叉凤尾蕨
- 香木菌桂
- 附子
- 高原点地梅
- 菠菜子
- 莲须
- 蒲葵
- 竹衣
- 老蛇头
- 石长生
- 水稻清乳汁
- 土荆皮
- 盾翅藤
- 黑心蕨
- 土远志
- 番红花
- 土蜂
- 绿结鸡骨
- 柳白皮
- 鳐鱼胆
- 玉簪
- 黄山五叶参
- 香果脂
- 老头草
- 石芫茜
- 瓦楞子
- 天蓝苜蓿
- 皱杓兰
- 钩藤
- 蝈蝈
- 银朱
- 无根藤
- 胡黄连
- 豆黄
- 蟋蟀
- 羊肺
- 珍珠风子
- 绳藻
- 赤车
- 杜香
- 南川升麻
- 东北雷公藤
- 啤酒花
- 左黑果
- 紫薇叶
- 木苎麻
- 牙刷草
- 止泻木皮
- 轻粉
- 长瓣金莲花
- 马牙半支
- 珂
- 桂子
- 美花风毛菊
- 半把伞
- 醋柳果
- 柯树皮
- 万寿菊花
- 绒白乳菇
- 苦茄
- 柔毛艾纳香
- 石见穿
- 蔓乌头
- 异木患
- 通经草
- 油头草
- 退血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