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枣树皮
《中华本草》:沙枣树皮
拼音注音
Shā Zǎo Shù Pí
英文名
Bark of Russianolive
出处
出自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.的树皮和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Elaeagnus angustifolia L.2.Elaeagnum angustifolia L.var.orientalis (L.) Kuntze [E.orientalis L.]3.Elaeagnum oxycarpa Schlecht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剥内层皮,根皮全年可采,晒干。
原形态
1.沙枣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5-10m。枝干受伤后流出透明褐色胶汁。常具亮棕红色硬利,幼枝密被银白色鳞片,老枝鳞片脱落,栗褐色,光滑;皮孔明显,点状横裂。单叶互生,薄纸质;叶柄长0.5-1cm;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长2.5-8.5cm,宽0.5-2cm,先端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上面幼时被具银白色鳞片,后部分脱落,下面银白色,有光泽,密被白色鳞片;侧脉不明显。花1-3朵生于叶腋,两性,稀单性;花被筒呈钟状或漏斗状,先端4裂,外面银白色,里面黄色,有香味;花盘先端无毛;雄蕊几无花丝;花柱长于雄蕊,先端环状弯曲。果实椭圆形,长约1.5,粉红色,被银白色鳞片。花期5-6月,果期9月。2.东方沙枣 与上种的区别在于:本变种花枝下部的叶片阔椭圆形,宽1.8-3.2cm,上部的叶片披针形或椭圆形,两端钝;花盘无毛或有时微被小柔毛;果实大,阔椭圆形,长1.5-2.5cm,栗红色或黄色。3.洒果沙枣 本种与前两种的区别在于:叶片窄长圆形至线状披针形;枝具明显的棘针;花盘先端有毛,萼筒漏斗形或钟形;果实较小,长5-10mm,乳黄色或橙黄色。花期5-6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沙漠地区,耐旱、耐寒,并在沙地、盐渍化土地和村边、田边广泛栽培。2.生境同沙枣。3.生于海拔400-660m的戈壁沙滩或沙丘的低洼潮湿地区和田边、路边,野生或栽培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华北、西北及辽宁等地。2.分布于内蒙古、宁夏、甘肃、新疆等地。3.分布于内蒙古西部、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等地。
化学成分
茎皮和枝含胡颓子碱(eleagnine)即四氢哈尔满(tetrahydroharman),四氢哈尔醇(tetrahydroharmol),N-甲基四氢哈尔醇(N-methyltetrahydroharmol),哈尔满(harman),二氢哈尔满(dihydroharman),2-甲基1,2,3,4-四氢-β-咔啉(2-methyl-1,2,3,4-tetrahydro-β-carboline),哈尔明碱(harmine)。还含鞣质(tannin),右旋儿茶精(catechin),左旋表儿茶精(epicatechin),色素等。树干和树枝含大量树胶(gum)。
性味
味涩;微苦;性凉
归经
心;肝;脾经
功能主治
清热止咳;利湿止痛;解毒;止血。主慢性气管炎;胃痛;肠炎;急性肾炎;黄疸型肝炎;白带;烧烫伤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煎汁涂;或研末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沙枣树皮
拼音注音
Shā Zǎo Shù Pí
出处
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枣的树皮。春、夏、秋采收内皮,洗净,晒干。
化学成分
茎皮和枝含胡颓子碱满0.1%、四氢哈尔醇0.05%、2-甲基四氢哈尔醇0.001%、哈尔满、二氢哈尔满和2-甲基-1,2,3,4-四氢-β-咔啉,尚含鞣质、d-儿茶精、L-表儿茶精、色素等。树干和树枝含大量树胶。
性味
味涩微苦,性凉。
功能主治
收敛止痛,清热凉血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研末敷。
复方
①治白带:沙枣树皮五钱。水煎服。
②治烧伤:沙枣树皮研粉,以80%酒精浸泡48小时,过滤,用时喷涂创面。能止渗出液,促进创面愈合。
③外用止血:沙枣树皮研末,敷患处。(性味以下出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沙糖木
- 水蓼根
- 生等[藏药名]
- 水蜈蚣
- 省藤
- 水牛皮
- 水棉花
- 稻谷芒
- 水鳖
- 水翁叶
- 湿鼠曲草
- 水竹叶
- 水折耳
- 水湿柳叶菜
- 水榕木根
- 水白蜡树皮
- 龙须参
- 水玉簪
- 水金凤茎叶
- 水葱
- 水稻清乳汁
- 水禾麻
- 生漆
- 生姜皮
- 水白蜡
- 通天连
- 涩梨叶
- 珊瑚
- 水杨梅根
- 水田七
- 砒石
- 朱兰
- 沙前胡
- 沙漠嘎
- 水栀叶
- 水苋菜
- 水将军
- 狮子尾
- 豆渣树
- 饴糖
- 炮弹果
- 苦荞头
- 大鳞毛蕨
- 钓竿柴
- 榛子
- 迎红杜鹃
- 杨梅树
- 水芋
- 栉叶蒿
- 红色新月蕨
- 浙雁皮
- 鹅绒藤
- 莲子
- 矮叶书带蕨
- 肥皂荚
- 甘青青兰
- 秃疮花
- 松鼠
- 铁脚威灵仙叶
- 薄叶棘豆
- 枳椇根
- 黄鳝
- 长杆兰
- 泡桐花
- 六月雪叶
- 山大黄(华北大黄)
- 马耳草
- 老牛揣
- 麻蕡
- 黑色鳞毛蕨根
- 炮姜
- 蜀五加
- 臂形草
- 子楝树根
- 鞭打绣球
- 慈菇
- 紫油木叶
- 壮筋草
- 马边绣球
- 钉头果
- 鳗鲡鱼骨
- 石帆
- 石耳
- 石蜐
- 石老虎
- 石上瓜子菜
- 石菖蒲
- 石蜡红
- 石豆瓣
- 石瓜子
- 石芥菜
- 石榕
- 石蟾蜍
- 苹果皮
- 石霜
- 石蜈蚣
- 石防风
- 朱砂七
- 篱笆竹
- 石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