蜥蜴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蜥蜴
拼音注音
Xī Yì
别名
麻蛇子、马蛇子、马舌子、丽纹麻蜥
来源
蜥蜴科动物麻蜥Eremias argus Peters,以干燥全体入药。夏秋捕捉,摔死或开水烫死后晒干或烘干。有的地方在捕捉后,用白酒喷,死后,置通风处阴干。
性味
咸,寒。
功能主治
化痰散结,利尿。用于癫痫,小便不利,气郁结滞;外用治淋巴结结核,疮毒。
用法用量
0.5~1钱(或1个),焙干研粉服;外用适量,焙干研粉香油调敷。
备注
(1)同属动物[b]山麻蜥[/b](华北麻蜥)Eremias brenchleyi Guenther与前种极相似,亦入药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蜥蜴
拼音注音
Xī Yì
别名
马蛇子、麻蛇子(《吉林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吉林中草药》
来源
为蜥蝎科动物丽斑麻蜥的全体。夏、秋季捕捉,捏死,以铁丝穿头,晒干或烘干。
原形态
全长约13厘米。背面棕绿色,由前至后共有明显的六排浅色圆形眼斑,成方格状排列;腹面色浅,无斑。头部三角形,吻长较眼耳间距短;鼻孔一对,周围有鳞2片;下颏鳞四对。背部鳞细小。腹面鳞光滑,成横形排列。四肢发达,各有5趾。尾长,其鳞片排成环状。
生境分布
栖息于干燥砂地、山坡及平原地带麦田附近。分布我国东北及甘肃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陕西、青海等地。
功能主治
消瘿散瘰。治淋巴结结核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1个。外用:研末调敷,适量。
复方
①治淋巴结结核:马蛇子一个,焙干研面,鸡蛋三个。一端开小孔.将马蛇子面分三份,分别装入蛋内,用纸封固,放炭火上烧焦,研细面,香油调敷患处。(《东北动物药》)
②治羊病风:蜥蜴一个。用瓦焙干,研细末。黄酒冲服,日服一次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
③治小便不通:蜥蝎三个,蝼蛄七个(去头)。捣成泥状,水煎,日服二次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
临床应用
治疗慢性气管炎:以马蛇子焙干存性,研粉装胶囊内服,每次0.6~0.9克,每日1次。临床观察488例,显效75例(15.5%),好转263例(59.5%),总有效率为75%。实践中发现,对痰多患者疗效较好,无痰病人疗效不佳。因此,又对131例痰多患者进行了疗效观察,结果显效34例(25.6%),好转79例(60%),总有效率为85.6%。其后又发现对辨证属于痰热者疗效不好,甚至可使病情加重。为此,又进一步选择寒痰型和湿痰型患者40例进行观察,结果显效19例(47.5%),好转14例(35%),总有效率为82.5%。副作用:部分病例有口干舌燥等反应。根据药物效果及其反应,作者认为,蜥蜴药性似属"温"性;其作用主要是抑制痰液的分泌,因为患者服药后不是使痰变稀容易咯出,而是痰量自觉减少,甚至完全消失。对咳、喘疗效不明显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蓝叶棵
- 睡菜
- 中华莛子藨
- 柿花
- 小红柳根
- 白千层
- 金雀马尾参
- 鸭脚木叶
- 华东瘤足蕨
- 肥皂核
- 方解石
- 紫金标
- 豇豆壳
- 牛轭草
- 黑鹅脚板
- 牌楼七
- 槐叶
- 土砂仁
- 蛇根草
- 接气草
- 云南山梅花
- 兔肉
- 无患子中仁
- 异野芝麻
- 大扁竹兰
- 刺茶美登木
- 光梗丝石竹
- 山豆根
- 鬼灯笼
- 野芫荽
- 蒲州豉
- 博落回
- 华东木蓝
- 刺老鸦
- 灰绿水苎麻
- 鱼鳔
- 长石
- 梁王茶
- 对虾壳
- 剪红纱花
- 女菀
- 麻羊藤
- 黄荆叶
- 翠雀花
- 黍米
- 粟糠
- 省雀花
- 半边山
- 猴头菌
- 银鲛
- 野油麻
- 狗尾草
- 铜锤玉带草
- 竹鼠子牙
- 豪猪肉
- 厚朴果
- 黄花夹竹桃
- 宜昌荚蒾叶
- 鸢胆
- 鸡冠草
- 露兜竻蔃
- 虫牙药
- 苏木蓝
- 钩栗
- 虎牙
- 牛蹄甲
- 黑心蕨
- 两指剑
- 白鹇
- 大发表
- 地草果
- 西北莸
- 土马鬃
- 鹌鹑蛋
- 樟树皮
- 大草乌
- 虎耳兰
- 一味药根
- 胡荽子
- 紫红鞭
- 菅茅根
- 小豆柴
- 小毛鸡
- 香茅花
- 鮸鱼
- 核桃楸
- 地核桃
- 柏树油
- 姜三七
- 钝齿青荚叶
- 沙叶铁线莲
- 淡菜
- 山吴萸果
- 铁牛钻石
- 高山唐松草
- 卵叶鳞始蕨
- 仙人掌
- 绢毛菊
- 半截叶
- 走边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