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香草
《中华本草》:新香草
拼音注音
Xīn Xiānɡ Cǎo
别名
新地生、石上莲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苦苣苔科植物云南长蒴苦苣苔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idymocarpus yunnanensis (Franch.) W. W. Smith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云南长蒴苦苣苔 多年生草本,高15-35cm。茎上升或直立,不分枝,被极短的毛。叶对生,2对,通常聚生于茎顶部;叶柄长23-12cm;叶片稍斜,卵形,长5-16.5cm,宽3-10.5cm,先端钝,基部浅心形,稍偏斜,边缘有浅钝齿,上面绿色,被短毛,下面几无毛,侧脉每边7-9条。聚伞花序伞房状,1-3条生于上部叶腋,长达18cm;花序梗长13cm;苞片对生,圆状卵形,长达1.6cm,边缘具小齿;花萼钟状,长约5mm,花萼钟状,长约5mm,疏被短毛,5浅裂,裂片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,长约1mm,先端具硬尖头;花冠紫红色,长约3cm,外面疏被短柔毛,内面无毛,冠筒细,基部宽约4mm,喉部宽达8mm,冠桅二唇形,上唇2裂,下唇3裂,裂片圆状卵形;雄蕊2,花药连着,着生于冠筒上部,花丝扁平,退化雄蕊2;花盘杯状,具圆齿;子房线形,长约2cm,花柱短,长约4mm,柱头头状。蒴果线形,长3-4.8cm,花柱短,长约4mm,柱头头状。蒴果线形,长3-4.8cm,宽约2mm。花期8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300-2600m的山地石子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辛;性凉;有毒
功能主治
活血化瘀;消肿止痛;宣肺止咳。主跌打损伤;骨折肿痛;疮疖;咳嗽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3-6g,或加酒炖。外用:适量,研末,用水、酒各半调青;或鲜品捣敷。
注意
本品有毒,内服宜慎。《彝药志》:"服药期间忌食豆类。"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寄居蟹
- 刺盖草
- 化气兰
- 海州常山
- 大黄
- 榈木
- 檰芽
- 牛含水
- 菩提树皮
- 辛夷
- 蘽根
- 滇车前
- 鸡冠草
- 石链子
- 河套大黄
- 高粱根
- 紫贝
- 南藤
- 山棯根
- 由跋
- 大臭黄荆
- 滇丁香
- 梵天花根
- 羽萼
- 青箭杆草
- 葫芦
- 一包花
- 龟胆汁
- 白马鬃铃花
- 牛眼珠
- 构菌
- 水苏
- 真藓
- 小蓝花地丁
- 帽辫七
- 大叶蛇总管
- 象皮
- 锯叶竹节树
- 虎尾草
- 柳叶
- 接筋草
- 羊吊钟
- 老虎俐根皮
- 东方蝾螈
- 海决明
- 红参
- 长毛柃叶
- 花花草
- 刺猬皮
- 卷心菜
- 定木香
- 岩冬菜
- 连翘茎叶
- 小叶莲
- 山慈姑叶
- 乌当归
- 石榴叶
- 陈皮
- 海星
- 紫阳花
- 泉水
- 樗白皮
- 小叶杨
- 梦花
- 金腰燕
- 臭苜蓿根
- 唇香草
- 蟋蟀
- 水田七
- 花点草
- 蚌兰花
- 杜仲叶
- 蓖麻子
- 饭团藤
- 木蝴蝶树皮
- 落花生枝叶
- 盐酸树
- 广防风
- 旱柳叶
- 一扫光
- 糙苏
- 笑靥花
- 散血草
- 马肝
- 蝴蝶暗消
- 金锦香
- 水松皮
- 大叶子
- 玉蝉花
- 枳椇
- 杜松
- 红五加
- 单头紫菀
- 金鱼藻
- 圆节山蚂蝗
- 红头草
- 倒吊笔
- 芭蕉叶
- 羖羊角
- 水慈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