显子草
《中华本草》:显子草
拼音注音
Xiǎn Zǐ Cǎo
别名
岩高梁
英文名
all-grass of Globose phaenosperma
出处
出自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显子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aenosperma globlsa Munro ex Benth.采收和储藏:夏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显子草,多年生草木。根较稀疏而硬。秆单生或少数丛生,光滑无毛,直立,坚硬,高100-150cm,具4-5节。叶鞘光滑,通常短于节间:叶舌质硬,长达2.5cm,两侧下延为叶鞘的边缘;叶片长披针形,基部狭窄,先端渐尖细,长10-40cm,宽1-3cm,粗糙或平滑,常翻转而使上面向下呈灰绿色,下面向上作深绿色。圆锥花序长达40cm,分枝在下部者多轮生,长达10cm,幼时斜向上升,成熟时极开展;小穗长4-4.5mm,倒生者具长约1mm之短柄;第1颖长2.5-3mm,具3脉,两侧脉甚短,第2颖长约4mm,具3脉;外稃具3-5脉,两边脉不明显,长约4mm,内稃略短于外稃;花药长2mm。颖果倒卵球形,长约3mm,黑褐色,表面具皱纹。花、果期5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-1800m的山坡林下、山谷溪旁及路边草丛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华中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甘;微涩;平
功能主治
补虚健脾;活血调经。主病后体虚;经闭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:15-30g;或泡酒。
复方
治经闭:岩高梁一两,月月红、公鸡尾毛各二钱,猴骨五钱。泡酒服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显子草
拼音注音
Xiǎn Zǐ Cǎo
别名
岩高粱、乌珠茅
来源
禾本科显子草Phaenosperma globosa Munro ex Benth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华东、华中、西南。
性味
甘,平。
功能主治
补虚,健脾,活血,调经。主治经闭,病后体虚。
用法用量
1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显子草
拼音注音
Xiǎn Zǐ Cǎo
别名
岩高梁
出处
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为禾本科植物显子草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~1.5米。秆单生或少数丛生,直立,具4~5节。叶片长披针形,长10~40厘米,宽1~3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窄狭,常翻转而使上面向下呈灰绿色,下面向上作深绿色;叶鞘短于节间,光滑无毛;叶舌质硬,长达2.5厘米。圆锥花序长达40厘米,分枝在下部者多轮生,长达10厘米;小穗含1花,侧生于分枝上:颖膜质,第一、二颖均有3脉;内稃略短于外稃。颖果倒卵形,黑褐色,表面具皱纹,成熟时露出于稃外。花期5~7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林下。分布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南、江西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甘微涩,平。
功能主治
补虚健脾,和血调经。
复方
①治病后休虚:岩高梁一两。煨水或炖肉吃。
②治经闭:岩高梁一两,月月红、公鸡尾毛各二钱;猴骨五钱。泡酒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野荔枝
- 莕菜
- 白猪母菜
- 小距紫堇
- 白苋
- 珍珠风子
- 百足藤
- 玄台
- 蛤蚧
- 腺毛金星蕨
- 相思子
- 熊油
- 鲫鱼脑
- 赪桐叶
- 对对参
- 尖萼厚皮香
- 落地生根
- 野丹参
- 疝气草
- 浙贝母
- 鄂报春
- 皱叶变豆菜
- 扶桑叶
- 小柿子
- 大花剪秋罗
- 白千层
- 狗狗秧
- 野桂皮
- 地菍根
- 蛇根草
- 白前
- 高粱根
- 柳白皮
- 骆驼脂
- 小黄鼠狼
- 薤白
- 白花菜
- 钓樟根皮
- 留兰香
- 鹰不泊薳
- 猬脂
- 乌木屑
- 麦刺藤叶
- 凤眼草
- 紫楠根
- 木姜子叶
- 巴茅根
- 黄毛耳草
- 光叶水苏
- 白头翁
- 刺瓜
- 牛嗓管
- 牛耳草
- 月见草油
- 紫荆皮
- 楼梯草
- 黄心果
- 公鱼
- 何首乌
- 牛胆参
- 火炭母
- 越王余算
- 桃树根、茎、树皮
- 华南毛蕨
- 峨眉石凤丹
- 和他草
- 水禾麻
- 掉毛草
- 鸭儿芹果
- 粉绿藤
- 豆梨
- 金线包
- 薄雪草
- 刺玫果
- 水火麻
- 白残花
- 甘蓝
- 竹根七
- 工布乌头
- 水松枝叶
- 鲈鲤
- 南天竹子
- 防已
- 哉果
- 黄秦艽
- 三分三
- 小柳拐
- 冬瓜瓤
- 厚叶旋蒴苣苔
- 六月雪
- 短穗兔耳草
- 黑头草
- 大绿藤
- 乌鳢
- 南瓜七
- 圆果罗伞
- 鹿筋
- 软骨过山龙
- 西南山茶
- 杉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