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白皮
《中华本草》:柳白皮
拼音注音
Liǔ Bái Pí
别名
柳皮
出处
出自《证类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树皮或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lix babylonica L.采收和储藏:多在冬、春季采收,趁鲜剥取树皮或根皮,除去粗皮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乔木,高可达18m,树冠开展疏散。树皮灰黑色,不规则开裂;枝细,下垂,无毛。芽线形,先端急尖。叶狭披针形,长9-16cm,宽0.5-1.5cm,先端长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锯齿;叶柄长(3-)5-10mm,有短柔毛;托叶仅生在萌发枝上。花序先叶或与叶同时开放;雄花序长1.5-3cm,有短梗,轴有毛;雄蕊2,花药红黄色;苞片披针形,外面有毛;腺体2;雌花序长达2-5cm,有梗,基部有3-4小叶,轴有毛;子房椭圆形,无柄或近无柄,花柱短,柱头2-4深裂;苞片披针形,外面有毛;腺体有1。蒴果长3-4月,花期3-4月,果期4-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耐水湿,也能生于旱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,其他各地均有栽培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树皮呈槽状或扭曲的卷筒状,或片状。厚0.5-1.5mm,外表面淡黄色,灰褐色,有残留的棕黄色木栓,粗糙,具纵向皱纹及长圆形结节状疤痕;内表面灰黄色,有纵皱纹,易纵向撕裂。体轻,不易折断,断面裂片状。气微,味微苦、涩。[br]根皮表面深褐色,粗糙,有纵沟纹,栓皮剥落后露出浅棕色木部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纤维性。气微,味涩。[br]显微鉴别 树皮横切面:木栓层多已除去或有残留。皮层较窄,薄壁细胞类长圆形,有的含棕褐色物。韧皮部占大部分,散有韧皮纤维束和晶纤维,韧皮射线宽1列细胞。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和方晶。
化学成分
茎皮、根皮含水杨甙(salicin),芸香甙(rutin),柚皮素-7-葡萄糖甙(naringenin-7-glucoside),柚皮素-5-葡萄糖甙(naringenin-5-glucoside),木犀草素-7-葡萄糖甙(luteolin-7-glucoside),柳皮甙(quercitrin)和槲皮素(querce-tin)。
药理作用
水杨甙有退热作用。水杨甙与稀盐酸或硫酸共煮可水解为水杨甙元(Saligenin或 Salicyl alcohol)及葡萄糖。水杨甙可作苦味剂(局部作用于胃),吸收后部分变为水杨酸(解热止痛),随即很快水解。由于水杨甙转变为水杨酸之程度不恒定,故临床上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。水杨甙元4-10%浓度可作局部麻醉用,几乎无毒。
性味
苦;性寒
功能主治
祛风利湿;消肿止痛。主风湿骨痛;风肿瘙痒;黄疸;淋浊;乳痈;疔疮;牙痛;汤火烫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、酒煮或炒热温熨。
各家论述
1.《唐本草》:枝皮主痰热淋疾;可为浴汤,洗风肿瘙痒;酒煮含,主齿痛。2.《纲目》:煎服,治黄疸白浊酒煮,熨诸痛肿,去风,止痛消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柳白皮
拼音注音
Liǔ Bái Pí
出处
《证类本草》
来源
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树枝或根部的韧皮。全年可采。除去栓皮及木质部,取韧皮用。
化学成分
含水杨甙及3.10~9.12%鞣质。
药理作用
水杨甙有退热作用。参见"柳枝"条。
性味
《唐本草》;"枝皮味苦,寒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祛风利湿,消肿止痛。治风湿骨痛,风肿瘙痒,黄疸,淋浊,乳痈,牙痛,汤火烫伤。
①《唐本草》:"枝皮主痰热淋疾;可为浴汤,洗风肿瘙痒;酒煮含,主齿痛。"
②《纲目》:"煎服,治黄疸白浊;酒煮,熨诸痛肿,去风,止痛消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。外用:煎水冼、酒煮或炒热温熨。
复方
①治疟疾及风湿骨痛:柳枝去其木心及外面黄黑之粗皮,用其青色之皮,鲜用一两至一两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
②治走注气痛,或风毒卒肿:白酒煮杨柳白皮,暖熨之。(《姚僧坦集验方》)
③治妇女乳痈妒肿:削柳根皮,熟捣,火温,帛囊贮,熨之,冷更易。(《肘后方》)
④治风虫牙痛:杨柳白皮,卷如指大,含咀,以汁渍齿根,数过。(《古今录验方》)
⑤治汤火所灼,未成疮者:柳白皮细切,以猪膏煎以涂之。(《肘后方》)
⑥治汤火灼成疮:柳皮烧灰,以粉涂之。(《肘后方》)
⑦治中耳炎:柳树皮(烧存性)二钱,枯矾、冰片各一钱。共研细面,吹耳。(内蒙古《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星状风毛菊
- 蔓胡颓子叶
- 长白鱼鳞松
- 金钟花
- 棕树根
- 百药煎
- 红小麻
- 多脉鹅耳枥
- 乌鸦头
- 蓝花龙胆
- 白紫草
- 花叶假杜鹃
- 骑马参
- 鷩雉
- 乌鸦胆
- 海龟胶
- 单条草
- 厚叶旋蒴苣苔
- 东风菜
- 蚺蛇膏
- 小岩白菜
- 早禾树
- 糯米藤
- 八节毛
- 粘毛鼠尾草果
- 广枝仁
- 蝮蛇蜕皮
- 山绿茶
- 丝绵木
- 山棯叶
- 针叶火绒草
- 锥连栎
- 藏红花
- 詹糖香
- 蜘蛛果茎叶
- 重唇鱼
- 锥栗果壳
- 自消容
- 走马风
- 鹧鸪脚
- 紫金牛根
- 藏青果
- 肿足蕨
- 鳣鱼肝
- 紫金血藤
- 蜇虫
- 追风伞
- 钟乳石
- 蜘蛛抱蛋
- 装饰卷柏
- 钻地风
- 钻天杨
- 震天雷
- 李根
- 紫金砂
- 紫铜矿
- 紫鸭跖草
- 肿柄菊叶
- 自事口草
- 藏青杠
- 蜘蛛网
- 走游草
- 转心莲
- 追骨风
- 醉针茅
- 醉针茅根
- 重叶莲
- 针刺铁仔
- 钟花草
- 锥螺壳
- 长毛风毛菊
- 长毛香科科
- 蜘蛛蜕壳
- 走马胎叶
- 酢浆草
- 钻秆虫
- 鲨鱼心
- 野扁豆
- 大头茶
- 镰羽贯众
- 扶桑
- 鮠鱼
- 金刚口摆
- 岩莴苣
- 九倒生
- 云木香
- 驴肾
- 厚叶贯众
- 蟛蜞菊
- 芦荟根
- 掌叶榕
- 羊七莲
- 独一味
- 紫红鞭
- 山甘草根
- 小泡通树
- 青竹标
- 禹州漏芦
- 美脉藁本
- 小麦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