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瓣马铃苣苔
《中华本草》:长瓣马铃苣苔
拼音注音
Chánɡ Bàn Mǎ Línɡ Jù Tái
别名
岩白菜、岩桐草、皱皮草
英文名
all-grass of Auriculate oreocharis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苦苣苔科植物长瓣马铃苣苔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reocharis auricul (S. Moore) Clarke [Didymocarpus auricula S. Moore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长瓣马铃苣苔 多年生草本。叶全部基生;具柄,柄长2-4cm,密被褐色绢状绵毛;叶片长圆状椭圆形,长2-8.5cm,宽1-5cm,先端微尖或钝,基部圆形或稍心形,边缘具钝齿至近全缘,上面被贴伏短柔毛,下面被淡褐色绢状绵毛至近无毛,侧脉7-9对,在下面隆起,密被褐色绢状绵毛。聚伞花序2次分枝,2-5条,每花序具4-11花;花序梗长6-12cm;苞片,长圆状披针形,密被褐色绢状绵毛;花梗长约1cm;花萼5裂至近基部,裂片相等,长圆状披针形,外面被绢关绵毛,内面近无毛;花冠细筒状,蓝紫色,外被短柔毛,筒长1.2-1.5cm,与檐部等长或稍长,喉部缢缩,近基部稍膨大,檐部二唇形,上唇2裂,下唇3裂片近相等,近狭长圆形,长7-10mm,宽约3mm;能育雄蕊4,分生;花盘环状;雌蕊无毛;子房线状长圆形,长7-10mm,花柱长2-3mm,柱头1,盘状。蒴果倒披针形,长约4.5cm。花期6-7月,果期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、沟边及林下潮湿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淡味苦;性凉
功能主治
凉血止血;清热解毒。主各种出血;湿热带下;痈疽疮疖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品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味淡,性平。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的功能。用于各种出血、痈疽、跌打损伤等。2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岩白菜生山石有溜处,铺生如白菜,面绿,背黄,有毛茸茸,治吐血有效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长瓣马铃苣苔
来源
苦苣苔科马铃苣苔属植物长瓣马铃苣苔Oreocharis acericula (S. Moore) Clarke,以全草入药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。治跌打损伤,痈疽疮疖肿痛,各种出血。
用法用量
3~5钱,水煎服;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乌贼鱼腹中墨
- 荞麦七
- 玄精石
- 红荆芥
- 管仲
- 水晶兰
- 苦蒿
- 茜草茎
- 玉带根
- 乌灵参
- 野芫荽
- 小鸦葱
- 红血藤
- 红花青藤
- 茄子根
- 光肺筋草
- 雀舌豆
- 醋糟
- 芡实
- 羊七莲
- 打米花
- 十八症
- 雪药
- 山稗子
- 杉寄生
- 胡萝卜
- 李
- 紫藤
- 潺槁树
- 蓝萼香茶菜
- 珠兰根
- 复生草
- 脓见愁
- 冬葵根
- 甜石榴
- 园金柑
- 箭叶蓼
- 枇杷花
- 西藏鸡爪草花
- 蝎子七
- 红酸杆
- 赪桐叶
- 翻天红
- 鸡冠虫
- 藏红花
- 红娘子
- 黄杨子
- 青羊肝
- 鸡脚草乌
- 黄荆
- 香毛草
- 羚羊肉
- 青羊参
- 革质红菇
- 红头翁
- 青羊胆
- 红母鸡草
- 红椋子
- 长柄车前蕨
- 昆明鸡血藤根
- 星状风毛菊
- 绿花独活
- 五叶木通
- 万寿菊叶
- 鞭叶耳蕨
- 金边兔耳
- 细叶卷柏
- 豌豆七根
- 牛耳枫子
- 萼果香薷
- 无患树皮
- 七星草乌
- 顺江木
- 鱼尾葵根
- 大叶香薷
- 阔叶石韦
- 多蕊蛇菰
- 引水蕉
- 乔木五加
- 旋柄茄
- 香豆蔻
- (鱼彭)鱼鳃
- 蜈蚣旗根
- 梧桐白皮
- 绒白乳菇
- 芙蓉菊根
- 楤木
- 红花岩黄芪
- 金边龙舌兰
- 药芹菜根
- 瓦草
- 红藤蓼
- 牛奶子
- 绿兰花
- 狸肉
- 浙江过路黄
- 辣椒
- 牛肋筋
- 长柄秋海棠
- 茎花来江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