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麻
《中华本草》:赤麻
拼音注音
Chì Má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悬铃木叶苎麻的根或嫩茎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oehmeria tricuspis (Hance)Makino[B.platyphylla D.Donvar.tricuspis Maxim.;B.pla-tanifolia Franch.et Sav.]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季采根,夏、秋季采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40-90cm。茎直立,数茎丛生,不分枝,有4钝棱,通常带红色,上部疏生短伏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1-8cm;叶片草质,卵形或宽卵形,长3.5-13cm,宽3-12cm,先端有3或5骤尖或3浅裂,有时在上部叶长渐尖,基部宽楔形,边缘生粗牙齿,上面疏生短毛,下面近无毛;基生脉3条。雌雄同株或异株;花序穗状,腋生,细长;雄花序在同株时生在较下部的叶腋,雄花被片4-5,淡黄白色,雄蕊4-5;雌花序在同株时生上部中叶腋,雌花小,花被管状,淡红色,花柱线形,长达2mm,宿存。瘦果倒卵形,长约lmm,上部有细柔毛。花期6-8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或沟边草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辽宁、河北、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化学成分
根含黄酮类化合物:槲皮素(quercetin),赤麻甙(boehmerin),花旗松素(taxifoline),篇蓄甙(avicularin),左旋表儿茶精(epicatechin),左旋表儿茶精-(-)-表儿茶精-4,8-(或6)-二聚体[epicatechin-(-)-epicatechin-4,8(or 6)-dimer],左旋-5,7,4’-三羟基黄烷-3-醇-(-)-表儿茶精-4,8(或6)-二聚体[epi-afzelechin-(-)-epicatechin-4,8(or 6)-dimer];还含赤麻木脂素(boehmenan),大黄素(emodin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β-谷甾醇-β-D-葡萄糖甙(β-sitosterol-β-D-glucoside),熊果酸(ursolic acid),19α-羟基熊果酸(19α-hydroxyursolic acid),具有16~22个碳原子的长链饱和脂肪酸,一种羟基脂肪酸酯及两种不饱和脂肪醇。地上部分含紫云英甙(astragalin),金丝桃甙(hyperin),山萘酚-3-芸香糖甙(kaempferol-3-rutinoside),芸香甙(rutin)以及亚油酸(linoleic acid),棕榈酸(palmitic acid),咖啡酸(caffeic acid);还含有菜油甾醇(campesterol),豆甾醇(stiginasterol)和谷甾醇(sitosterol)。
性味
涩;微苦;性平
功能主治
收敛止血;清热解毒。主咯血;衄血;尿血;便血;崩漏;跌打损伤;无名肿毒;疮疡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末调涂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歪头菜
- 长青草
- 赤链蛇
- 污毛粗叶木
- 齿瓣延胡索
- 无根藤
- 赤腹松鼠
- 齿叶橐吾
- 鲳鱼
- 网脉旋蒴苣苔
- 王不留行
- 鸱头
- 无距耧斗菜
- 夹竹桃
- 网脉橐吾
- 陈皮
- 赤瓟根
- 鸱骨
- 齿叶泥花草
- 长瓦韦
- 齿叶草
- 赤甲红
- 长萼猪屎豆
- 无粉报春
- 齿缘草
- 长距鸟足兰
- 赤瓟
- 川滇桤木
- 陈芥菜卤汁
- 无腺白叶莓
- 节节草
- 猬心肝
- 长柄车前蕨
- 鮠鱼
- 水藁本
- 文鳐鱼
- 无缝珠
- 无风自动草
- 赤石脂
- 野冬菊
- 菵米
- 维氏假瘤蕨
- 无患树蔃
- 长松
- 长叶紫珠
- 赤铜屑
- 王母钗
- 长梗玄参
- 除虫菊
- 长柄臭黄荆
- 驹胞衣
- 猬脂
- 微籽
- 长圆叶艾纳香
- 网脉山龙眼
- 香橼根
- 桂皮
- 红穿破石
- 荛花根
- 枣树根
- 黑鸫
- 黄荆叶
- 匍伏堇
- 川楝子
- 石瓜子莲
- 土半夏
- 野扁豆
- 鸡脑
- 车前草
- 曼陀罗子
- 刺血红
- 车前状垂头菊
- 灵猫骨
- 海通
- 甘青铁线莲
- 午香草
- 单根木
- 细草
- 牛筋草
- 水蔓青
- 蜀羊泉
- 牛齿
- 荷莲豆菜
- 天泡子
- 粗叶卷柏
- 鳢鱼胆
- 紫红獐牙菜
- 山大黄(华北大黄)
- 露水草
- 柠条籽
- 栝楼皮
- 见血清
- 狗脚迹
- 橘红
- 芭蕉叶
- 钭叶榕
- 姊妹树
- 狗屎花
- 香青兰
- 定心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