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半夏
《*辞典》:土半夏
拼音注音
Tǔ Bàn Xià
别名
达瓦咸巴(藏名)
出处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天事星科植物土半夏的块茎。8~9月挖取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30~70厘米。块茎圆球形,外皮紫褐色,上部有多条细长的土黄色须根。茎肉质,圆筒形,绿色带紫红色,上具2枚苞片,带紫色。叶1枚,3全裂呈3小叶,中间小叶阔椭圆形,先端短渐尖。基部楔形,两侧小叶长圆状卵形,基部两侧大小不等;叶脉紫色;叶柄细长,具紫斑.肉穗花序的苞片紫绿色,具深紫色条纹,先端渐尖呈尾状,肉穗花序的附属物丝状,细而长,比花序长2.5倍以上。
生境分布
生于村旁、田野。
性味
性温,味辛,生者有毒。
炮制
取土半夏用水浸泡,每日换水1~2次,至尝无麻辣味为度,再用生姜汁或矾水(土半夏10斤,用姜2.5斤或用矾1斤4两)共煮3小时,取出晒干。
功能主治
燥湿化痰,和胃健脾,降逆止呕。治胃炎,胃溃疡呕吐,咳嗽痰多,孕期呕吐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寸金草
- 紫花景天
- 仙人掌
- 白马骨根
- 益母草
- 两指剑
- 荠菜子
- 猫肝
- 大树跌打
- 连翘根
- 交剪草
- 灵砂
- 六叶龙胆
- 楮皮间白汁
- 酒瓶花
- 石韦根
- 斩龙草
- 白龙头
- 水榕木根
- 榕树果
- 白苏子油
- 黄山鳞毛蕨
- 荨麻
- 猪毛蕨
- 大白顶草
- 刺沙蓬
- 獭肝
- 鲻鱼
- 水百合
- 花杜仲藤
- 渐尖毛蕨
- 柳叶鬼针草
- 红花点地梅
- 索骨丹
- 百灵草
- 驴蹄草
- 钩吻
- 罗锅底
- 牛胆参
- 卡密
- 蛇接骨
- 红皮云杉
- 胡麻叶
- 钝齿铃子香
- 白杨树
- 知母
- 贯众
- 布荆
- 毛稔
- 大发表
- 萝卜防己
- 黄果茄
- 鹌鹑蛋
- 桃枝
- 长前胡
- 马耳草
- 复生草
- 紫堇
- 棣棠花
- 湖北海棠
- 矮子常山
- 大叶白纸扇
- 柿皮
- 牡荆子
- 龙齿
- 马蹄细辛
- 矮杨梅
- 豆列当
- 癞树叶
- 粗叶木
- 款冬花
- 高原蚤缀
- 秦皮
- 蹋菜
- 大浮萍
- 山胡椒叶
- 菟丝子
- 漏斗瓶蕨
- 榛蘑
- 牌楼七
- 鹈鹕油
- 枫香树根
- 大薸
- 苏铁根
- 大黄茎
- 雷公藤
- 土贝母
- 白刺花叶
- 车前草
- 白脂麻
- 掌裂秋海棠
- 小婆婆纳
- 亮叶冬青
- 黄珠子草
- 清香桂
- 小三棵针
- 长梗千里光
- 苜蓿根
- 黄海葵
- 海南虎皮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