酸不溜
《中华本草》:酸不溜
拼音注音
Suān Bù Liū
别名
酸姜、酸木浆、酸浆
出处
出自《内蒙古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叉分蓼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gonum divaricatum 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间采收,晾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-1.5m。茎从基部开始生出很多叉状分枝,形成半圆形的丛状。叶互生;有短柄或近于无柄;托叶鞘膜质,褐色,开裂,无毛;叶片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5-15cm,宽达3cm,先端渐尖,基部渐狭,全缘,微有毛。花序圆锥状顶生,扩展;花小,花被5深裂,白色或淡黄色。瘦果椭圆形,具3锐棱。种子椭圆形,黄褐色,光泽,长于花被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沙丘、沟谷、丘陵坡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等地。
化学成分
叉分蓼全草含金丝桃甙(hyperoside),槲皮甙(quercitrin)[1],山柰酚(kaempferol),杨梅树皮素(myricetin)[2],其地上部分含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精没食子酸酯(epigallocatecholgallate),左旋表茶精没食子酸酯(epicatechol gallate)[3],右旋儿茶精(catechin),左旋表儿茶精(epicatechin),槲皮素(quercetin),萹蓄甙(avicularin),金丝桃甙(hyperin),柳皮甙和芸香甙(rutin)[4],氨基酸[5]。
性味
酸;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燥湿;软坚散结。主湿热腹泻;痢疾;瘿瘤疬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;或研末,每次2-3g。
复方
治热泻腹痛: 一、酸不溜。研末。 日服三次,每次一钱,开水冲服。二、酸不溜五钱,麦冬、茜草各三钱。研末。每服一钱,日服三次,开水冲服。 (性味以下出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酸不溜
拼音注音
Suān Bù Liū
别名
分枝蓼、叉枝蓼、酸姜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。
出处
《内蒙古中草药》
来源
为蓼科植物叉分蓼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阴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~1.5米。茎从基部开始生出很多叉状分枝,形成半圆形的丛状。叶互生,线状披针形或长圆形,长15厘米,宽3厘米,全缘,有微毛;有短柄或无柄;托叶鞘膜质,褐色,开裂,无毛。圆锥花序顶生,扩展;花小,白色或淡黄色。小坚果椭圆形,具3锐棱。种子椭圆形。
本植物的根(酸不溜根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沙丘、沟谷、丘陵坡地;分布辽宁、吉林、内蒙古、青海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
化学成分
新鲜叶含异槲皮甙。
性味
酸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,消积,散瘿,止泻。治大小肠积热,瘿瘤,热泻腹痛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:或研末0.5~1钱。
复方
治热泻腹痛:㈠酸不溜。研末。日服三次,每次一钱,开水冲服。㈡酸不溜五钱,麦冬、茜草各三钱。研末。每服一钱,日服三次,开水冲服。(性味以下出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猫头
- 黑塔子根
- 太子参
- 大叶蒟
- 地龙
- 蒲葵子
- 岩檀香
- 车螯
- 石蝉草
- 黄羊肉
- 野兔脑
- 岗梅
- 花叶九节木
- 火索麻
- 荚蒾
- 马比木
- 黑塔子
- 海通
- 白牛膝
- 柞蚕蛹
- 绣线菊
- 鸽
- 苦荬菜
- 空心莲子草
- 姜三七
- 大鳞毛蕨
- 大花卫矛果
- 浮萍
- 午香草
- 米碎花
- 白朱砂莲
- 豹子眼睛花
- 茅栗
- 蒙自草胡椒
- 叶上珠根
- 墓头回
- 刺楸树叶
- 蔓草虫豆
- 苦夭
- 大飞扬草
- 野慈姑
- 六轴子
- 水底龙
- 鳖甲
- 石风丹
- 小发散
- 三叶金锦香
- 胡颓子
- 裂叶崖角藤
- 云南柴桂
- 野鹅脚板
- 桃儿七果
- 黄樟
- 麒麟菜
- 泥胡菜
- 牛舌草
- 滇苦菜
- 紫堇花
- 岩败酱
- 海狗肾
- 大叶子
- 豆黄
- 小罗伞
- 伴蛇莲
- 大鱼鳅串
- 狼杷草
- 牛嗓管树
- 桑皮汁
- 尖山橙
- 虫莲
- 刺梨根
- 石蒜
- 少花柏拉木
- 核桃楸
- 倒卵叶五加
- 了哥王
- 野冬菊
- 石血
- 黄茄花根
- 鸡屎树
- 一品红
- 白金果榄
- 绣线菊子
- 小叶柳
- 鸬鹚肉
- 侧耳
- 黄花木
- 蓝锡莎菊
- 榆枝
- 楮皮间白汁
- 东风菜
- 炙甘草
- 山郎木叶
- 百足藤
- 天脚板
- 蟾蜍
- 颠茄草
- 榕须
- 决明子
- 细叶小羽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