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木瓜叶
《中华本草》:番木瓜叶
拼音注音
Fān Mù Guā Yè
英文名
Papaya Leaf
出处
出自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番木瓜科植物番木瓜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rica papaya 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;鲜用
原形态
番木瓜 软木质常绿小乔木,高2-8m。茎一般不分枝,具粗大的叶痕。叶大,的圆形,直径45-65cm或更大,常状5-9深裂,裂片再为羽状分裂;叶柄中空,长50-90cm。花乳黄色,单性异株或为杂性,雄花序主下垂圆锥花序,雌花序及杂性花序为聚伞花序为聚伞花序;雄花萼绿色,基部连合;花冠和细和状,长约2.5cm ,裂片5,披针形,长约1.8cm,雄蕊10,长短不一,排成2轮,着生于花冠上;雌蕊具短梗或近无梗,萼片绿色,长约9mm,中部以下合生;花瓣乳黄色或黄白色,长圆形至披针形,长约5cm,宽约2cm;子房卵圆形,花柱5,柱头数裂近流苏状;两性花有雄蕊5,着生于近子房基部的极短的花冠管上,或有雄蕊10,着生于近子房基部的极短的药冠管上,或有雄蕊10,在较长的花冠管上排万2轮。浆果长圆形,成熟时橙黄色,长达30cm,果肉厚,味香甜。种子多数,黑色。花期全年。
生境分布
生于村边、宅旁。现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有栽培。为南方水果之一。
化学成分
叶含生物碱0.4%,内有番木瓜碱、伪番木瓜碱(pseudocapaine)[1],去氢番木瓜碱(dehydrocapaine)Ⅰ及Ⅱ[2],胆碱(choline)[3],还含类胡萝卜素,芸香甙(rutin)[4]。又含氨基酸:天冬酰胺(asparagine),亮氨酸(leucine),苯丙氨酸(pheny-lalanine),缬氨酸(valine),蛋氨酸(methionine),丙氨酸(alanine),β丙氨酸(β-alanine),α-氨基丁酸(α-aminobutyric acid),谷氨酸(glutamic acid),天冬氨酸(aspartic aced)[5];另有报道,雌株的叶中含胱氨酸(cystine)及缬氨酸而雄株的叶中不含,且雌株中所含氨基酸的量比雄株叶中的高些[6]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功能主治
解毒;接骨。主疮疡肿毒;骨折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;鲜品捣敷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番木瓜叶
拼音注音
Fān Mù Guā Yè
出处
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
来源
番木瓜科植物番木瓜的叶。
化学成分
叶含番木瓜碱、ψ-番木瓜碱、维生素E_36毫克%。
功能主治
捣碎可敷溃疡或消肿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拦路虎
- 兰石草
- 律草
- 纤花千金藤
- 吕宋果
- 李
- 银箔
- 鬼柳树
- 六道木
- 列当
- 柳叶亚菊蒿
- 栎叶槲蕨
- 麝香壳
- 巴豆
- 岭南铁角蕨
- 柳叶绣球菊
- 兰草
- 猫胞衣
- 廊茵
- 附地菜
- 吊干麻
- 卤地菊
- 凉三七
- 冷蕨子草
- 六棱菊
- 李核仁
- 透骨香根
- 廉姜
- 栗荴
- 威灵仙叶
- 虾蟆脑
- 柳叶蒿
- 铁包金
- 白千层叶
- 岭南杜鹃
- 栗叶
- 兰石草果
- 卵叶贝母兰
- 大麦泡
- 凉山虫草
- 矮卫矛
- 西瓜
- 六棱麻
- 凉伞盖珍珠
- 李子
- 冷水丹叶
- 青皮
- 兰屿肉豆蔻
- 柃寄生
- 过路惊
- 鸡血七
- 向日葵茎髓
- 野苎麻
- 柳叶菜
- 卵叶寄生
- 庐山香科科
- 柳枝
- 栗寄生
- 冷地卫矛
- 林背子
- 冷水丹
- 冷毒草
- 栗柄金粉蕨
- 柳叶藓
- 厚壳树
- 勒管草
- 庐山楼梯草
- 柳叶鬼针草
- 倒莓子
- 帘子藤
- 林荫千里光
- 柳兰叶风毛菊
- 鲱鱼
- 卵叶橐吾
- 冷饭果叶
- 柳花
- 栗花灯心草
- 六角英
- 栗壳牛肝菌
- 六蛾戏珠
- 柳叶剑蕨
- 百花锦蛇
- 蝈蝈
- 陆英果实
- 冷蕨
- 林檎根
- 凉粉藤
- 桃枝
- 柳叶菜花
- 深山黄堇
- 卤碱
- 绒毛粉背蕨
- 庐山瓦韦
- 大花柳叶菜
- 栾樨
- 林檎
- 芡实
- 密脉鹅掌柴
- 卵叶贝母
- 小叶寄树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