滇獐牙菜
《*辞典》:滇獐牙菜
拼音注音
Diān Zhānɡ Yá Cài
别名
走胆药、肝炎草、青叶胆、青鱼胆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龙胆科植物滇獐牙菜的全草。秋末、冬初采集。洗净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20~40厘米。茎四棱形,棱角有极狭的翅,无毛,浅褐色。单叶对生,线形,长1~1.5厘米,宽2~3毫米。花顶生或腋生,呈圆锥状聚伞花序;花萼绿色,5裂,裂片线形;花冠淡蓝紫色,直径2~2.5厘米,5深裂,裂片椭圆状披针形,基部连合。蒴果长椭圆形,2裂。种子小,多数。花期秋末、冬初。
生境分布
生于向阳山坡草地上。分布云南。
化学成分
全草含油橄榄酸、氧蒽酮的羟基和甲氢基衍生物及其甙类,还含有生理作用的内酯碳甙类和黄酮酸甙类。
性味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苦,寒。"
功能主治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清肝利胆,除湿清热。治急性黄疸型肝炎,胆囊炎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
临床应用
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:取青叶胆制成浸膏片,每次3克,日服3~4次;或用青叶胆1两煎服,每日3次。凡发烧,深度黄疸,饮食锐减者,输注葡萄糖液。治疗92例,痊愈88例,好转4例。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平均29.77天;肝肿大平均在15天回缩至正常。一般用药后尿量增加,大多数舌苔由黄腻变为薄白,黄疸消退较快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野桂花
- 三加花
- 扁豆
- 使君子叶
- 篦子舒筋草
- 美丽胡枝子花
- 薄雪火绒草
- 车桑仔叶
- 滇南千里光
- 黄梢蛇
- 大一箭球
- 芦荟花
- 猪大肠
- 人中白
- 醉针茅
- 马蓼
- 鸡掌七
- 乳花
- 烟油
- 通肠香
- 蟾蜍胆
- 鹿髓
- 红花鹅掌柴
- 鲚鱼
- 麋脂
- 卜芥
- 马牙贯众
- 山牡丹
- 蓖麻
- 钻天杨
- 安徽刺黄柏
- 龙胆
- 五倍子苗
- 鹿藿根
- 鸡嗉子花
- 毛蕊老鹳草
- 桑椹酒
- 红花龙胆
- 香花菜
- 小黄泡
- 猴骨
- 灯笼泡
- 羊血
- 川木通
- 驱虫斑鸠菊
- 龙角草
- 马铃薯
- 铅粉
- 费菜
- 紫玉盘
- 籼米
- 药用倒提壶
- 绿萼水珠草
- 钓鱼竿
- 鸡娃草
- 光明盐
- 秘鲁香胶
- 小黄断肠草
- 鸽肉
- 文蛤
- 红瑞木果
- 黑头草
- 黄疸树
- 落霜红根
- 马边绣球
- 过山龙
- 九子不离母
- 大头狗
- 安胎药
- 大高良姜
- 豆腐渣
- 尖头蚱蜢
- 石松子
- 鹿角霜
- 广防风
- 臭梧桐
- 紫弹树
- 硼砂
- 须叶藤叶
- 鹿角芦荟
- 望月砂
- 香叶根
- 紫萁贯众
- 滇鸡骨常山
- 软骨过山龙
- 马齿苋
- 颠茄草
- 竹叶榕
- 贯叶连翘
- 香胶木根皮
- 丰花草
- 毛黄堇
- 苦豆子
- 毒芹
- 刺通草
- 麻羊藤
- 短萼蜂斗草
- 龙舌草
- 蚺蛇肉
- 麻黄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