团花龙船花
《中华本草》:团花龙船花
拼音注音
Tuán Huā Lónɡ Chuán Huā
英文名
Headed ixora
出处
始载于《海南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团花龙船花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xora cephalophora Merr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切碎晒干。
原形态
灌木,高0.5-2m,全株无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1-2cm;托叶近卵圆形,基部合生,长约7mm,先端芒尖;叶片纸质,长圆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,长10-25cm,宽4-8cm,干时上面近橄榄绿色,略具光泽,下面稍苍白,侧脉约10对。花序顶生,极稠密,几乎成头状;花无梗或具长1-2mm的梗,苞片近膜质,披针形,长2.5-4mm;萼简长1.5-2mm,裂片4,披针形,长4-5mm,宽约2mm;花冠白色,简长约2cm,裂片4,椭圆形,长6mm,先端钝;花药突出;柱头2,彼此靠合。浆果近椭圆形,稍压扁状,长约11mm,直径约9mm,花期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荫蔽的杂木林中或林激光器溪漳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。
性味
甘;凉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凉血止血。主产后恶露不净;崩漏
用法用量
内服:15-30g,水煎服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用治产后出血过多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吐烟花
- 滇海水仙花
- 杜仲藤
- 椴树根
- 滇西风毛菊
- 杜仲叶
- 土八角
- 滇榧子
- 土中闻
- 点乳冷水花
- 三钻七
- 台湾泡桐叶
- 土半夏
- 松针
- 滇竹根七
- 滇池海棠
- 台湾海棠
- 独叶一枝花
- 麻口皮子药
- 牛肋筋
- 香草仔
- 美味牛肝
- 点头菊
- 砧草
- 黑色鳞毛蕨
- 西南山茶
- 独龙
- 伽喃香
- 翻白叶
- 白附子
- 滇五味
- 滇瓦花
- 鲃鱼
- 粘山药
- 金花茶花
- 白犁头草
- 藏青杠
- 井边茜
- 岩茴香
- 竹节菜
- 斩木橿子
- 青蒜
- 阳桃花
- 蜂蝇
- 麝香草
- 白菊花根
- 鲜地黄
- 黑石耳
- 蝎子草
- 象牙参
- 皮哨子
- 狗心
- 黄锁梅根
- 石米
- 鸭脚罗伞
- 青稞
- 矮人陀
- 鱼肠草
- 鳖甲
- 鸳鸯
- 毛花洋地黄
- 酸果藤
- 风箱树根
- 酸不溜根
- 甘肃棘豆
- 鹰头
- 散血藤
- 钩吻
- 阔叶麦冬
- 蛇根木
- 壮筋草
- 酸藤木
- 蛇百子
- 黑鳞大耳蕨
- 蝈蝈
- 乌蛇膏
- 芸香
- 香水月季
- 茯神木
- 酸不溜
- 鼋膏
- 光枝勾儿茶
- 香阿魏
- 白鹅膏
- 枝儿条
- 肚拉
- 狗骨柴
- 珠儿参叶
- 香樟叶
- 皱叶狗尾草
- 无花果
- 毛贯众
- 竹叶椒根
- 竹叶榕
- 葛枣
- 蛇接骨
- 粪鬼伞
- 甘薯
- 苹果叶
- 鸭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