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白叶
《中华本草》:翻白叶
拼音注音
Fān Bái Yè
别名
小管仲、地皮风、小天青
英文名
Leaf of Velutinous Cinquefoil, Shiny Cinquefoil Root
出处
出自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长柔毛委陵菜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tentilla griffithii Hook.f.var.velutina Card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长柔毛委陵菜 多年生草本,高10-60cm。根粗壮,圆柱形,有时多分枝。花茎直立或倾斜上升,被开展白色长柔毛,混生有相互交织白色绒毛。基生叶羽状复叶,有小叶2-3(-4)对,常对生,稀互生;叶柄被开展白色长柔毛,混生相互交织白色绒毛,小叶无柄或几无柄;托叶膜质,褐色,外被长柔毛或几无毛;小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长0.5-3cm,宽0.5-1.5cm,先端常圆钝,基部楔形或宽楔形,边缘有缺刻状锯齿,上面被伏生白色柔毛,下面密被白色绒毛,沿脉伏生白色长柔毛,在锯齿顶端呈毛笔状;茎生叶有羽状5小叶或掌状3小叶,形状与基生叶相似,托叶全缘或2-3裂,下面密被白色绒毛和长柔毛。花两性;聚伞状伞房花序;花直径1.5-2.5cm;萼片5,三角卵圆形,先端渐尖或急尖,副萼片5,披针形或长椭圆形,比萼片短或近等长,被疏长柔毛或白色绒毛;花瓣5,倒卵形,先端下凹,比萼片长1-2倍,黄色,稀白色;花柱近顶生,圆锥形,基部膨大。瘦果光滑。花、果期5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0-4000m的山坡草地及林缘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涩;微苦;平
归经
胃、肝、大肠经
功能主治
行气消食,收敛止血,清热活血。主食积胃痛,胃及十二指肠溃疡,小儿疳积,痢疾,产后流血过多,小儿惊风,面神经麻痹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翻白叶
拼音注音
Fān Bái Yè
别名
小管仲
出处
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长柔毛委陵菜的根。春、秋、冬采挖,洗净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5~40厘米,全体生有白色长柔毛。根较粗,暗棕色,有少数支根。茎直立,有分枝。基生叶为单数羽状复叶,小叶5~7,均为矩状倒卵形至矩圆形,长1~2厘米,宽5~10毫米,先端截形,基部楔形,侧生小叶偏斜,边缘有不规则锯齿,先端有一突尖,上面密生伏贴长柔毛,下面白色,下部2小叶极小且远离;叶柄长4~9厘米。茎生叶柄较短。聚伞花序,有花3~5朵,黄色,直径1.5~2厘米;花瓣5,阔倒卵形,长7~8毫米,先端微缺。瘦果卵形,约长0.5毫米,棕黄色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荒野。分布云南、四川。
性味
涩微苦,平。
功能主治
消食,行气。治食积胃痛,痢疾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鹅不食草
- 白菊花根
- 笔仔草
- 锅焦
- 脆骨风
- 广西九里香
- 野素馨
- 独角芋
- 三叶金锦香
- 凤眼果壳
- 驴头
- 黄石脂
- 西河柳
- 青藤
- 排钱树
- 半春莲
- 松蒿
- 大叶桉
- 芒种花
- 大叶矶松
- 岩乌头
- 须叶藤叶
- 圆柏
- 蝴蝶藤
- 鸡挂骨草
- 马蹄金
- 榆蘑
- 桃枝
- 圆叶母草
- 天鹅毛
- 过岗龙
- 巴茅根
- 石楠
- 炸腰果
- 玉簪花
- 象牙
- 五指山参叶
- 柚叶
- 桂木根
- 海螺厣
- 半枫荷叶
- 省雀花
- 鸡血藤
- 广西九里香根
- 南天仙子
- 水将军
- 青胡桃果
- 光刺长突球
- 小石松
- 牛鼻栓
- 翼核果
- 草金杉
- 小叶石楠
- 长毛香科科
- 鮧鱼尾
- 白牛胆
- 全叶马兰
- 硇砂
- 匙叶草
- 滴血根
- 三筒管
- 六月雪
- 赛莨菪
- 大乌爪金龙
- 人乳汁
- 黄杞皮
- 草血竭
- 山乌珠叶
- 白檀
- 紫葛
- 降龙草
- 菊芋
- 藜茎
- 青木香
- 角茴香
- 方儿茶
- 连翘根
- 油鱼
- 葫芦茶
- 绿萼梅
- 马鞍藤
- 马齿
- 麋茸
- 红走马胎
- 五托莲
- 独叶一枝花
- 宽叶返魂草
- 滇茜草
- 刮筋板
- 鳑魮鱼
- 雪上一枝蒿
- 宽叶杜香
- 大叶刺篱木叶
- 水茄冬子
- 秦岭耧斗菜
- 老婆子针线
- 苍山冷杉
- 铜罗伞
- 李子
- 假辣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