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手花
《中华本草》:佛手花
拼音注音
Fó Shǒu Huā
别名
佛柑花。
英文名
Flowr of Fleshfingered Citron
出处
出自《随息居饮食谱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.var. sarcodactylis (Noot.)Swingle的花朵和花蕾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trus medica L.var. sarcodactylis (Noot.)Swingle采收和储藏:4-5月早晨日出前疏花时采摘,或拾取落花,晒干或炕干。
原形态
佛手柑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。老枝灰绿色,幼枝略带紫红色,有短而硬的刺。单叶互生;叶柄短,长3-6mm,无翼叶,无关节;叶片革质,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,长5-16cm,宽2.5-7cm,先端钝,有时微凹,基部近圆形或楔形,边缘有浅波状钝锯齿。花单生,簇生或为总状花序;花萼杯状,5浅裂,裂片三角形;花瓣5,内面白色,外面紫色;雄蕊多数;于房椭圆形,上部窄尖。柑果卵形或长圆形,先端分裂如拳状,或张开似指尖,其裂数代表心皮数,表面橙黄色,粗糙,果肉淡黄色。种子数颗,卵形,先端尖,有时不完全发育。花期4-5月,果熟期10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热带、亚热带。资源分布:我国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有栽培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长约1.5cm,呈淡棕黄色,基部带有短花梗;花萼杯状,略有皱纹;药瓣四枚,呈线状矩圆形,外表可见众多的凹窝,质厚,二边向内卷曲;雄蕊多数,着生于花盘的周围;子房上部较尖。气微、味微苦。
性味
微苦;微温
归经
肝;胃经
功能主治
疏肝理气;和胃快隔。主肝胃气痛;食欲不振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。
各家论述
《药材资料汇编》:平肝胃气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佛手花
拼音注音
Fó Shǒu Huā
别名
佛柑花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
出处
《随息居饮食谱》
来源
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花朵和花蕾。于早晨日出前疏花时采收,或拾取落花,晒干或炕干。
生境分布
主产四川、浙江。此外,云南、广东等地亦产。
形状
干燥花朵,长约1.5厘米,花柄短,约2~5毫米;花萼杯状,或略呈五角形,略有皱纹;花瓣5,长披针形,长1~1.2厘米,宽3~5毫米,两边向内卷曲,外表淡棕黄色,有棕褐色麻点;雄蕊多数,黄白色,长0.8~1厘米,着生于花盘周围;子房上部狭尖,体轻,质脆。气香,味微苦。以朵大、完整、香气浓厚者为佳。
功能主治
《药材资料汇编》:"平肝胃气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刺芫荽
- 粳米泔
- 胡萝卜子
- 绞股蓝
- 回回豆
- 合欢皮
- 功劳木
- 木防己
- 团花
- 藤杜仲
- 红紫苏
- 罗盖叶
- 葛仙米
- 桃根
- 荃皮
- 甜瓜蒂
- 草牡丹
- 奶汁树
- 娃儿藤
- 台湾肺形草
- 大浮萍
- 白花草
- 蘡薁根
- 杜根藤
- 明胶
- 土槿皮
- 黄瑞木
- 全缘榕
- 杜鹃兰
- 白饭树
- 金钱参
- 绵萆薢
- 桤木
- 茜草
- 杯苋根
- 紫茉莉根
- 藤碎补
- 棠梨枝叶
- 凤尾兰
- 蜢臂兰
- 滴血根
- 酒药花
- 药绿柴
- 藏紫菀
- 刺子莞
- 七叶子
- 臭菘
- 虎杖叶
- 白饭豆
- 杧果叶
- 熊脑
- 感应草
- 硫黄
- 荠苨苗
- 豇豆
- 南瓜花
- 草蜘蛛
- 猫爪子
- 团叶槲蕨
- 豨莶果
- 乌梢蛇
- 金叶柃
- 棠梨
- 芡实茎
- 面头叶
- 三消草
- 催产草
- 越橘果
- 兴安薄荷
- 羊肚菌
- 血散薯
- 蓝叶藤
- 点头菊
- 羊肌藤
- 南瓜根
- 禹余粮
- 木莲果
- 兔头骨
- 土党参
- 一匹绸
- 黄精
- 巴茅根
- 荞麦
- 南酸枣
- 楸木果
- 劲直蒿
- 菖蒲叶
- 台湾土豆蔻
- 茄子
- 荠苨
- 花椒叶
- 锈钉子
- 乌金草
- 棕叶七
- 茄蒂
- 金雀花
- 八角乌
- 刺槐花
- 牡荆根
- 犁头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