滇南千里光
《中华本草》:滇南千里光
拼音注音
Diān Nán Qiān Lǐ Guānɡ
别名
松筋藤
英文名
all-grass of Ho Groundsel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滇南千里光的藤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enecio hoi Dunn [Gissampelopsis uolubilis (Bl) Miq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滇南千里光 攀援藤本,长达3m或更长。茎木质,牵绕,直径达8mm,有条纹,被茸毛,叶互生;有牵绕的长柄,长达6cm;叶片心形,长达12cm,宽达10cm,基部心形,有时稍戟形,先端争尖,有尖产砂,边缘有波状浅齿,有5条向先端弧曲的掌状脉,上面近无毛或有糙毛,下面沿脉被茸毛;上部叶渐小。头状花序,多数,排列成腋生的复伞房花序;有细长梗及条形苞叶;总苞筒状,长约7mm,直径约4mm,被茸毛;总苞片约8个,条形,先端尖,边缘膜质;花管状,约8个,花冠长约为总苞的两倍,黄色。瘦果,圆柱形,长约4mm;冠毛白色,长约8mm。花期10月至翌年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疏林下及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辛;微苦;性微温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舒筋通络。主风湿痹痛;关节屈伸不利;小儿麻痹症后遗症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0g,大剂量可用至30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地上部藤茎:味辛、微苦、性微温。有舒筋活络、祛风除湿的功能。用于风湿痹痛、肌腱挛缩,小儿麻痹后遗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苏土藁本
- 大丁草
- 通花根
- 槐花
- 多穗蓼
- 木本胡枝子叶
- 野花生
- 地刷子
- 藤黄
- 扭子菜
- 红椽木子
- 月见草
- 跌破竻
- 栝楼子
- 粘鱼须
- 乌梅
- 短柄南蛇藤果
- 麻柳叶
- 陈芥菜卤汁
- 地不容
- 珠兰根
- 痢止蒿
- 竹节蓼
- 绣线菊
- 长叶竹根七
- 鸡肉
- 矮柳穿鱼
- 水麻根
- 刺沙蓬
- 黄芪
- 棉子油
- 茉莉花
- 木瓜核
- 自消容根
- 球序鹅掌柴
- 关木通
- 鄂豆根
- 麦奴
- 白仙茅
- 黄耆
- 红郎伞
- 铁杆地柏枝
- 刺梨根
- 鹭肉
- 构皮麻
- 败酱
- 黄瓜子
- 高山露珠草
- 檀香油
- 东紫堇
- 紫珠
- 草木王
- 雪山一支蒿
- 镰叶瘤足蕨
- 石韦根
- 水接骨丹
- 侧子
- 兖州卷柏
- 蛇地钱
- 野漆树叶
- 独椒
- 蒴藋
- 蓖麻子
- 地锦苋
- 荭草
- 连蕊茶
- 圆叶白杨树
- 午香草
- 护心胆
- 麻楝
- 翻背白草
- 紫云英马蓝
- 鲨鱼心
- 粘人花根
- 大茶药根
- 鮧鱼尾
- 观音莲
- 樟树叶
- 野油麻
- 榕树皮
- 红粘谷
- 木棉皮
- 麋肉
- 绒背蓟
- 铁牛钻石
- 黄柏
- 獐牙菜
- 鲐鱼
- 吴萸叶五加
- 赛繁缕
- 虫牙药
- 板蓝根
- 威灵仙
- 三枝标
- 冬青叶
- 胡桐泪
- 紫金牛
- 鳢鱼
- 角翅卫矛果
- 马蹄蕨